李腹书看出来,他是在思考,当即也没有催促。
也没有等太久,这个问题对于宋天阳来说,似乎没有那么难回答。
“李书记,现在我们国家有十亿人左右,说实话,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人数多是有一定的优势,比如生产和消费。”
“生产需要人工去制造,老百姓挣到钱,才能反哺消费,让经济呈良性循环转动起来。”
“可随着现在改革开放,明显的生产力跟不上消费了,一方面是老百姓没有钱去购买,一方面是很多东西买不到,这样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我认为,想让老百姓有钱,就要提供更多的生产岗位,提高岗位上的待遇。”
一旁没吱声的孙振华,终于忍不住插了下嘴。
“你前面讲的,我承认都很好,但是生产岗位从哪里来?这生产岗位可不是你上嘴唇碰下下嘴唇,它就能出来的了。”
“要知道,不止咱们县里,全国的国营工厂,那岗位都是有限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多余的岗位再去安排。”
“你在这说的倒是轻巧!”
面对孙振华的指责,宋天阳不气不急,而是轻飘飘的回道:“那我请问孙书记,就拿咱县的机械厂来说,一条生产线占了几个人?”
孙振华想也没想的伸出两根手指:“二十人。”
“那么再请问孙书记,这二十人中,有几个是真正工作的,我的意思是,再减掉几人后,这条生产线依然能正常运行。”
孙振华愣了一下,他不知道宋天阳这话什么意思,但李腹书已经替他回答了。
“这个我参观过,当时我也看了,除了一个懂技术的大师傅,哪怕最后减到只剩八人,生产线也能运行。”
这也就意味着,有一大半的人力都浪费了,站在那插科打诨,却没有几个是认真干活的。
孙振华回过味来,立马对着宋天阳反击的说道:“那又怎么样,人多了不正是好事嘛,能多提供一个岗位,多让一个人吃饭,不正符合你刚才说,要提供更多的生产岗位嘛。”
孙振华心里冷哼,没想到这个小伙子还挺能说的,但这次看你还怎么说。
一边说要应该提供更多岗位,一边又在质疑国营厂的人,占着茅坑不拉屎。
宋天阳被反将了一下,他也没有着急。
“我没有说国营厂生产岗位多了不好,但前提是,每个人都能真正的发挥出余力,如果国营厂能再多增几条生产线,把其他线上多余的人匀过去,这样当然是好的。”
“否则的话,生产线不变,工人却在慢慢增加,那最后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效率低下。”
孙振华听的有些恼火:“嘿,你这咋说话呢,你来过我们县里的厂子啊,效率哪低下了?大家都在勤勤恳恳的工作干活,咋到你这就成了吃白饭的了。
我看你才是吃白饭的吧,还跑到李书记家里来蹭吃蹭喝了,李书记……”
孙振华站起来,想赶走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结果却被李腹书摆摆手。
“老孙,你不要激动,宋天阳今天是我专门请来的贵客,可不是你口中蹭吃蹭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