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6章 答辩终结束(1 / 1)

一拨人风风火火的重新赶到会议室后。 江皓是再次感受到了今天这个阵容的夸张程度。 除开坐在第一排最边上的李院长,算是兴致来了充当答辩秘书外。 六位答辩委员会的专家就直直的坐在第一排。 后面黑压压的还坐了二三十号人。 这批都是松工大信息学院或者其他学院的教授。 虽然没有发言点评的资格,但都到场在后头就坐。 甚至他在准备投影PPT等时刻,还能听到后头的几位教授沟通的声音。 “这就是江皓?那位搞互联网的同学?” “是他,听说企业即将上市!规模可不得了啊!” …… “那么多院士过来,能简单么?” “不过这指导老师怎么是叫黄文涛的?没听过啊?还只是个副教授!?” “我听说这位江同学不是跟着邹凯教授学习的么?怎么……” …… 台下众多教授的轻声议论,都不是对江皓表达什么看法和意见。 更多的还是对他的导师也就是黄文涛有些质疑。 一边是互联网高新技术领域即将上市企业的学生,一边则是院士开大会点评来给他学生答辩点评。 什么好事都让黄文涛赶上了,没想到这职称还只是个副教授。 江皓做梦也没想过,实际学术上水的一逼的他没人质疑。 反而是真材实料的黄教授受人嫉妒,也难怪前段时间黄教授那么紧张,怕是早有预料。 最终答辩在9点20出头就正式开始。 “大家好 十分谢谢诸位能在百忙之中来参与我的答辩会,特别谢谢答辩委员会主席的张锦院士, 谢谢答辩委员会成员杨景华院士、郭涛院士、王立元院士……, 还有我的指导老师黄文涛教授,谢谢各位教师牺牲自己的歇息时光为我组织这次答辩。” 这段词江皓早就背熟,开场先感谢各位教授过来给他答辩。 “下面我将对我的学位论文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我的论文题目是……” 陈述大概讲了20分钟出头,控制好了时间才收尾。 直到这会儿,江皓才在主讲台正式站定,刚刚的都是走个流程。 只有从这会儿开始才是真正的答辩。 台下的几位院士此刻是相互扭头看了看,最终是那位看着高大魁梧的郭涛院士率先开口。 “江同学,你给我讲讲你论文中具体有哪些创新点?” “呼~” 听到这问题,江皓是内心松了口气。 上来第一个问题,有被黄教授押中过,关于怎么回答的话术他自然也背了下来。 “我自己总结一共有4个创新点,首先……” 在这么多学术界大佬面前,哪怕院士都静静听他陈述回答。 整个会议室都响彻着他自己的声音,说实话这远比他上次参加校庆时捐款发言压迫性强的多。 “为什么你用这个研究方法?我觉得另外的方法更合适啊!” 这会儿郭院士是继续追问着。 这题就不在江皓的准备范围内了,只能说略微有点想法。 这时候,坐在第一排的最右侧位置的黄教授也冲他点头。 “老师,这个课题肯定是我目前用的研究方法最为合适……” 江皓此刻是态度严肃,眼神坚定,认准了自己论文的方法是最好的! 这也是自己导师专门嘱咐他的话。 相比起本科生答辩的只答不辩,赶紧道歉。 硕士生的又答又辩,微微道歉。 博士生就不同了,得记住疯狂答辩,绝不道歉! 作为博士生就得在自己研究领域得有一定的深度。 在自己研究的绝对细化领域中,哪怕是院士也不一定有你走的远。 所以在答辩上一定不能慌,态度也不能软,就是得一副老子没错的态度! 若是开口道歉,态度一软,就说明你对自己研究的课题领域不够有信心,还有所欠缺。 至于真的说不上来的时候。 就像如今,郭院士继续追问着。 “你整篇文章的结构还是不太合理,刚刚的研究方法论,我觉得还是有待考究。” “老师,文章的结构……” 说到现在,江皓开始翻来覆去的说些老东西。 好在黄教授也及时发现了这个情况,赶紧跟他示意,由他插话进来。 “郭院士,这篇文章的结构我觉得很合理啊!” “而且研究方法的话是最合适的一种,最为系统的研究深度和复杂性较高的问题,局限性较少……” 到了这会儿,江皓自己的工作算是结束了。 没错,他的作用就是开场的 ,能把简单的答辩问题辩完。 后续的高难度问题,就得轮到黄教授了。 不过几位院士面对江皓还有些客气,主要是郭院士负责唱黑脸来评判追问。 一到了黄教授这里,大家都不客气起来。 “你这个课题用这个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能保证准确性么?” “研究的内容也不是那么深入,还有很大的空间深挖啊!?” 张院士和杨院士此刻也终于是开口提问。 到了这会儿,后边一大排的本校教授也纷纷打起精神。 黄教授果然在学术上是有沉淀的,别看早年间跟江皓认识时还有些社恐,在场面上说话会紧张。 如今在这种学术问题的答辩上,是真的跟院士有来有回的辩论着。 而且频率速度很快,院士们抛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细致。 十几分钟后,江皓已经从主讲台上下来。 连带着投影仪和幕布都被收拢。 无他!整个讲台上已经被一大群教授围了起来。 其中最里头的就是拄着拐杖的张院士和自己的导师黄教授。 俩人对着整面黑板,开始演算论文中的一些数据。 同时,邹教授这会儿也没闲着,同样帮着黄教授跟张院士做着辩论。 虽然实际都是一脉的,跟着张院士的教授。 但在这种学术答辩上,大家相互辩论起来,发表各自的观点是根本不客气。 唯有李院长此刻是合上了大的笔记本,站到江皓身边。 “我原本以为你学术上就是来混了几年,没想到这个研究的东西还真的挺有内容的。” “而且你对这一块吃的也很透,比我想象中的强多了。” 毕竟是自己学院出来的,当初委托读博也是李院长跟林副校长谈的名额。 这会儿跟江皓对话,也是直言不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