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林是真不知道这段背景,否则他绝不会一头撞向南墙。他完全可以另辟蹊径,选择其他题材,毕竟可供创作的小说题材多如繁星,为何偏偏死死揪住这一个不放呢?
《三体》的创作进展神速,因为这部小说主要依赖回忆,需要改写的部分极少。高加林独自一人,安静且无人打扰,只需埋头苦写。仅仅一周时间,初稿便已初具雏形。
然而,高加林自己知道,初稿问题也不少。
叶文洁在动荡年代的经历被写得过于虚幻,缺乏真实感,这需要高加林深入接触那些有过类似上山下乡经历的知青,从他们那里获取更详实、更真切的故事素材。
此外,智子展开、宇宙航行、三体问题以及“古筝计划”中的纳米细丝等技术问题,都是高加林的短板。他自己都理解得模模糊糊,更别提详细深入地描绘了。
尽管如此,一本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仅用一周多时间便一气呵成,这种惊人的写作速度令人咋舌,高加林自己也忍不住为之自豪。
但如此高强度的写作,身体自然要付出代价。他的腰酸背痛,手腕酸麻,眼睛也干涩得难受。
刘巧珍虽忙于自己的歌唱学习,却一直默默关注着高加林。在丈夫写作时,她不敢打扰,只能将担忧藏在心底。
如今初稿告一段落,她终于忍不住抱怨起来:“加林哥,咱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家里还有了大彩电。你写作能不能别这么拼命,悠着点,慢慢来不行吗?看看你现在的身体,都成什么样了?”
刘巧珍一边为高加林揉着手腕,一边心疼地嘟囔着。
高加林也知道自己这么做有些不当,但前世养成的习惯,一旦灵感来袭,他便全神贯注,完全顾不上外界的一切,身体更是被抛诸脑后。
他知道自己理亏,只能陪着笑道歉,哄着刘巧珍开心,并举手发誓说以后再也不这样拼命写了。经过一番赔小心哄劝,刘巧珍终于停止了抱怨。
高加林自己清楚,这个誓言并没有那么严肃,因为这是他前世作为写手的通病,早已深深刻在灵魂深处,想改谈何容易!
然而,世事无常,高加林很快便遭遇了写作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击。这一击让他心灰意冷,很久都提不起写作的激情。此后,即便再次提笔,也已是物是人非,写作的冲动与激情早已大不如前,更不会像之前那样一周就写出二三十万字。
没想到,他在刘巧珍面前发的这个誓言,竟然就这么无意间坚持了下来。这对他来说,也是始料未及的。
高加林刚刚把《三体》小说的初稿弄了出来,就接到了《当代》杂志社朱主编的电话。
“小高呀,怎么?这几天急坏了吧?”电话一接通,朱主编就在电话那头笑呵呵地问。
其实高加林并不着急。《兰花花》这部小说题材得天独厚,文笔也比《涌泉》更胜一筹,他对自己信心十足,自然没有当初投稿《涌泉》时的忐忑。
但他情商很高,知道要顺着别人说话,于是连忙笑着回应:“可不是嘛,朱大哥,这些日子我吃不好睡不好,心想着稿子怎么也应该寄到了,怎么都没回音呢?难不成是我写得太差,让您为难了?”
“哈哈!”电话那头的朱主编笑了起来,解释道,“小高呀,你可真是小瞧自己了。恰恰相反,这本《兰花花》写得太好了!题材新颖,人物鲜活,文笔也凝练传神。文坛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出彩的妇女形象了。兰花花坚强乐观,温柔且强悍,巾帼不让须眉,形象实在太传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