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师说到这里,指着日记本说:“这就是我这些年的日记,记录着在那段日子里的生活点滴,我想它对你写作有帮助,所以就给你带来了。”
高加林接过日记本,感激不尽,连声道谢。这样一来,叶文洁在动荡时代的描写一定会更加精准、更加感人。这段情节是否详尽,可是关系到整个小说的立意。
姚老师见自己的来意都已经说明白了,就站起身来打算告辞。临走时,她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说道:“那个……高作家,这本日记我从没给别人看过……”
高加林立即就明白了,拍着胸脯保证:“您放心!姚老师,这本日记除了我谁都不会看到,包括巧珍在内。等我修改完小说,一定完璧归赵。”
有了姚老师这个知音的大力支持,高加林总算又打起斗志来。
他细细研读了姚老师的日记,感觉收获极大。这本日记的文笔虽然不够专业,但却十分细腻地描写了她所经历的一切,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一份悲凉的情怀。
高加林研读过来,就仿佛化身一位突遭巨变的女生在那个动荡年代苦苦挣扎,这份感受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高加林读完日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借着这番心情,他拿出《三体》的初稿,把叶文洁那部分从头到尾大肆增删涂改一番,让这部分的文字足足多了一倍有余。这番修改足足花了一个多月,这才最终定稿。
高加林把这份原稿留下,又请人抄录了一份新稿,然后装订好,连同日记本一起,送到了姚老师手中。
“啊?”姚老师见了书稿,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您就收下吧!”高加林劝说道:“要是没有您的鼓励和支持,这本书也不可能就这样完成,也许会压在箱子底下,直到很多年后才会想起。那时候可能根本没兴趣去这么好好修改了。您就是这本书完成的最大功臣。”
姚老师犹豫再三,还是禁不住诱惑,将其接了过来,她把书稿牢牢握在手中,不住感谢,能得到小说这样一份书稿,这也是书迷莫大的荣幸!
“高作家,你放心!”姚老师保证道:“国内科幻小说陷入困境,国外却完全不一样。我有同学和学生在国外,我会把小说一部分发给他们,寻求在国外出版的机会。我相信,读者的眼光都是相同的,这本书也一定能得到国外读者的热捧。”
“啊?国外出版?”高加林有些懵,他还真没想过这种可能。不过前世《三体》的确是享誉全世界的科幻大作,就连阿美莉卡总统都大加赞扬。只不过现在这个时代,是否能火就不好说了。
“行!那我就提前谢谢您了!”高加林还是爽快答应,不管最终有没有结果,总归是姚老师一番好意。
当然,他回到家就把这事抛之脑后了,《三体》的原稿也是一样封入盒子,深藏在书架之上了。
《三体》这本小说暂时告一段落,而《兰花花》小说的事情却接踵而来。
首先是小说的样刊与稿费终于姗姗来迟,寄到了作协。此时,正式的刊物也已经开始印刷,即将上市。高加林是在传达室侯大爷手里取到包裹的,笑着接受了侯大爷的恭贺,顺便从包里掏出一包“钟楼”香烟递了过去。
钟楼香烟是长安特有的品牌,算是那个时代的中档货,送人正合适。在这个时代,逢人就送华子未免太张扬了。而且,每个单位的传达室大爷都不是一般人,其中藏龙卧虎大有人在,甚至有些是打过抗战的老干部。这些老同志退休在家闲不住,就来单位发挥余热。所以在他们面前,可千万别摆架子,否则很可能吃不了兜着走。
高加林深知这一点,在单位对谁都恭恭敬敬、客客气气,笑脸迎人。毕竟他只有二十三岁,在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同志面前,只是一个小不点。
高加林带着包裹来到办公室,恰巧张姐和副会长都在。两人正在聊天,见高加林来了,停下来,笑着打趣道:“哎呦,小高来了。侯大爷把包裹给你了吧?是新书又发表了吗?”
传达室大爷闲得无聊,有啥事情见人就说,高加林对此一点儿都不意外。他笑着回应:“张姐、会长,托您二位的福,包裹收到了。虽然还没打开,不过应该是《当代》杂志样刊,朱主编前几天已经给我打过电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