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380章 华夏奥赛天团!李奇维信心十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0章 华夏奥赛天团!李奇维信心十足!(1 / 1)

李奇维的演讲,带给了广东大学师生们无尽的震撼。 如果天命华夏的宣言,是其他人说的。 哪怕是叶企孙这样的学霸,也引不起丝毫的波动,甚至还会被当成笑话看待。 但是换成李奇维那就完全不同了。 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会给所有华夏的年轻人带去自信。 而科技和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两个领域而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信心比黄金重要百倍! 这一刻,李奇维在众人的眼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之神,而是和他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 他有喜怒哀乐,有家国情怀。 他也会在心中为国家默默祝福。 一个真实可接触的李教授,远比一个传说中的李教授更能带来希望。 接下来的演讲,就在众人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 而叶企孙等人知道,今天的消息传开后,必然会在科学界引发轰动。 第一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将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的学术比赛。 而谁能这场比赛中拔得头筹,他的名字和国家,会传遍全世界。 这一刻,没有进入代表团的人,都懊恼不已。 可惜他们的实力不达标。 何育杰在选拔华夏参赛代表团时,采用的是考试制。 所以,选不上那就是硬实力不行。 这么重要的比赛,不可能会有猫腻。 演讲结束后,所有师生散去,他们还要正常去上课。 而李奇维则在颜任光的陪同下,前往本次物理奥赛华夏代表团的集训地点。 广东大学特意批了一间教室,专门用于选手们的上课、学习、讨论等内容。 走在林荫大道上,颜任光依然不敢置信,他兴奋地问道: “校长,欧洲那边真的能派队伍参加吗?” 颜任光是黄埔理工大学的第一届学生,曾经受到过李奇维的亲自指点。 毕业后,由于物理成绩突出,在草创的黄埔理工,以讲师的身份,担任物理学院院长。 他一边教学,一边不忘开展自己的物理研究。 连续发表了几篇关于气体离子迁移率的原创论文。 其中一篇甚至发表在了《自然》子刊上。 而且他还为学校创办了仪器实验室。 他的研究成果和特殊贡献通过了黄埔理工大学的考核,被授予教授头衔。 曾经的颜任光也是众人眼中的天才。 不过他上大学的那时候,国内的教育事业才刚刚起步。 所以,即便是天才,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因此,颜任光的心中有一丝遗憾。 他也想和其他物理天才们交手。 现在,虽然他自己无法上场,但是作为教练,他的作用和学生同等重要。 李奇维在发布物理奥赛的题目指南和几道例题后,曾经一度引起轰动。 因为题目实在是太t了。 别说学生了,就连很多教授看了都是两眼一抹黑。 奥赛题目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确实有点太超前了。 知识点都差不多,但是那种解题思维,简直让所有人叹为观止。 它考察的不仅是死的知识,还需要活的应用。 可以说,能参加奥赛的绝对都是真正的天才。 这和所谓的书呆子不是一个概念。 如今,欧洲队可以上场了,瞬间就让奥赛变得精彩起来。 只有与强者交手,才会让天才兴奋。 颜任光已经迫不及待地希望那天的到来。 看着他这么激动,李奇维也是笑了笑。 “应该没有问题。” “汤姆逊教授、普朗克教授、居里夫人、洛伦兹教授等,都与我沟通过了。” “我会联合红十字会,保证学生们的权益。” “这是一件对所有国家都有利的事情,我相信各国政府都会同意。” “不然,一旦引起舆论的反弹,谁都无法对广大民众交代。” “而且美国人对这件事尤其上心,他们的报纸整天上蹿下跳,各种批判。” “有了美国的游说,欧洲仅仅派出一些学生,我认为完全可行。” 颜任光笑道:“美国的位置太好了,谁也打不到它,那里很安全。” “经过欧洲这场战争,以后估计选择去美国留学的会更多。” 李奇维点点头,这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对了,任光,我一直没问。” “这次我们华夏代表团的成员都怎么样。” “叶企孙我已经见识过了,小伙子很有潜力,我认为他很有希望进入前三。” 颜任光一惊,他没想到校长对于叶企孙的评价会这么高。 因为叶企孙并不是队伍中最聪明的。 有一个学生比他还要强。 “参赛成员包括叶企孙一共是5人。” “另外四人分别是:丁绪宝、张绍忠、何增禄、吴有训。” “丁绪宝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善于使用和搭建各种仪器设备。” “张绍忠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善于理论分析。” “何增禄的创新能力很强,经常能想出一些有意思的点子。” “至于最后的吴有训,我认为他应该是五人中最强的那个,毫无争议的第一。” “哦?”李奇维心中一动。 在颜任光介绍的时候,这五人的详细信息,就已经在李奇维的脑海中闪过了。 他们都是未来华夏物理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佬。 但这些信息都是五人成名后的内容。 现在的五人到底是什么水平,他就不清楚了。 而颜任光作为竞赛教练和代表团团长,对于他们肯定是非常了解的。 所以,李奇维听的很仔细。 他问道:“这个吴有训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颜任光说道:“吴有训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是他天资聪颖,极度勤奋。” “进入黄埔理工大学后,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 “除了吃饭睡觉上课,他的同学根本就看不见他。” “他不仅理论物理强,也非常擅长做实验。” “最重要的是,他的数学功底非常扎实。” “这小子经常去旁听数学学院的课程。” 颜任光眉飞色舞地介绍吴有训,然后神秘一笑。 “嘿嘿,校长,我是准备把吴有训当成秘密底牌的。” “今天的演讲过后,大家肯定以为叶企孙才是我们华夏队的老大。” “但是谁都不知道吴有训才是最强的那位。” “这叫出其不意。” 李奇维听完后,无语地笑了笑。 这明明是个物理竞赛,怎么被你搞成谍战了。 “走,去见见这些天才们,我相信他们一定能为国争光。” 很快,二人就来到了奥赛集训教室。 吴有训等5人已经在此等候了。 之前的演讲,他们都在下边听讲。 不过除了叶企孙,其余四人都是见过李奇维的,所以比较淡定。 都是自己人,李奇维聊起天来也就非常随意。 “你们5人在这里的生活怎么样?” “有没有什么困难?” 叶企孙本来就是广东大学的,所以没什么感觉。 这时,吴有训说道: “校长,一切都好,就是竞赛题目太难了。” “我们很担心辜负了您的期望啊。” 话音刚落,其余几人皆是微微点头,显然很在意吴有训的担心。 哪怕是之前豪情万丈的叶企孙,此刻也不禁紧张起来。 如果说没有欧洲队参加,那叶企孙绝对有自信碾压其他国家的选手。 但是现在欧洲各国都会参加,那竞争压力就陡然变大。 叶企孙是自信,而不是自负。 他虽然渴求和天下英豪交手,但对于人家的实力,那是非常认可的。 试想,要是欧洲队中出现玻尔这样的超级大神,那华夏队就危险了。 李奇维听完后,拍了拍吴有训的肩膀,笑着说道: “不要担心,难是针对所有人都难。” “刚刚颜教授给我分享了你们的做题情况,我认为完全有资格与欧洲那些强队一较高下。” “奥赛题目和真正的物理研究不同。” “它看重的不是积累,而是创新。” “所以,你们和西方的学生们,是完全站在同一起跑线的。” “只要你们认真地跟着颜教授学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嘛。” “谁规定我李奇维就不能错一回啊,是不是?” 颜任光、吴有训等人都跟着笑了。 李奇维的话让众人感觉更轻松了。 接下来,他又分别观看了五人平时的做题记录。 不得不说,这五人确实是何育杰精挑细选出来的学霸。 至少在解题能力这一块,完全没有问题,碾压大多数普通学生。 在后世,很多人对于学霸的看法就是书呆子。 尤其是高中学霸,认为他们只是会做题的机器,换个领域肯定就不行了。 其实,学习能力才是最强大的能力,哪怕高考项目换成打游戏,最顶级的还是那批学霸。 李奇维前世也算是一个学霸,所以他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那些经常考第一名的人,真的不是机器,而是头脑聪明。 至于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那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次的物理奥赛,看重的主要还是学习能力。 所以,李奇维才敢那么笃定,华夏一定能取得前三名。 因为李奇维在推行教育制度改革的时候,加入了题海战术这种元素。 华夏学校的各种考试,要远远多于欧美的大学。 虽然有点揠苗助长,但李奇维也顾不得那么多。 现在的华夏就是抢时间,先把基础底子打好。 至于创新能力,暂时还不是很紧急。 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和创新的关系不是很大。 等到华夏的科学基础足够深厚了,那时候才需要考虑创新。 现在,有李奇维带领着黄埔理工负责创新就行了。 他们也是华夏人! “不错,没想到你们进步的这么快。” 李奇维看完五人的训练后,心中对于自己的预言更放心了。 以现在五人的实力,取得第一名确实有点难度。 但是前三名问题应该不大。 他本人是在剑桥大学念的本科,对于那里的本科生实力还是很清楚的。 这一次的奥赛题目,大概就和当初威尔逊的题目相当。 虽然在后世看,强度不是很大。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连剑桥大学的精英们,都束手无策。 吴有训五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殊为不易。 不过李奇维毕竟是这次奥赛的出题者,所以他没有和几人多聊考试的事情。 在简单评价了几人的成绩后,就聊起了其他内容。 比如是否准备继续读研究生,会不会选择黄埔理工大学等等。 叶企孙经过了李奇维的洗脑,目前对于去芝加哥大学留学的激情也消退了。 “教授,我想去黄埔理工大学试试。” “听说那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非常难。” “我想挑战一下自己。” 李奇维笑笑,说道:“企孙你肯定是没问题的。” “黄埔理工欢迎你。” 叶企孙嘿嘿一笑。 至于吴有训四人则异口同声,表示都会继续在黄埔读研究生。 至于攻读硕士还是博士,那就看具体的安排了。 黄埔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还在实验阶段,可能会有调整的地方。 李奇维听完众人的回答,心中还是很感动的。 这些天才小伙子们愿意选择留下来,那就是对他李奇维的信任。 他一定不会让众人失望。 算算时间,于隐的研究也快要突破了。 到时候,婆罗洲原子实验室绝对会一炮而红! 奥赛之后,就是华夏展现原创研究实力的开始。 广东大学之行结束后,李奇维又待了几天。 期间,有很多社会名流都来拜访他。 李奇维来者不拒,顺便给华夏科学社做做宣传。 同时,第一届物理奥赛,欧洲队可能参加的消息,也在国内疯狂传播。 华夏科学社更是不遗余力,大肆宣传。 “这是全球科学界的盛事!” 1915年11月10日,李奇维启程返回婆罗洲。 接下来,他要大力呼吁欧洲参加奥赛的事情。 普朗克等人已经在欧洲组成了联盟。 这时候,就需要李奇维这个当世科学第一人出马了。 他将联合所有的力量,促成这个伟大的壮举。 这是第一次,全球精英学子同台竞技。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它的影响力将远远超越后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