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8月1日。 婆罗洲,古晋码头。 威尔逊握着李奇维的手,郑重道: “布鲁斯,等到战争结束后,我在剑桥等待你的归来。” 李奇维看向他,接着又看向其他人:爱因斯坦、玻尔、伊蕾娜...... 然后说道:“一定!” “那一天不会太久的。” 随着各国代表团的离开,第一届物理奥赛正式结束了。 但是它给科学界带来的深远影响,才刚刚开始。 而在亚洲的科学领域,此刻的华夏无疑成为了焦点。 其中樱花国是最关注华夏的。 石原纯带队返回国内后,没多久就向学士院提交了本次比赛的评估报告。 在报告中,他悲观地预测道: “华夏之教育改革计划,始于李奇维,至今堪堪十二年。” “但是其大学之数量,现为我国之两倍;具有本科学历者,已与我国持平。” “长此以往,不出十年,我国之教育科技等领域,将全面落后。” “且婆罗洲科学之城,已经开始科学之原创研究。” “此举目标乃追赶西方科学,为我国现所缺也。” 石原纯的报告公布后,在樱花国的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那个曾经被樱花国甩在后面的古老帝国,如今竟然要全面超越了。 虽然只是在教育和科学领域,但这两个领域实在太重要了。 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基础。 一时间,整个樱花国的科学界都忧心忡忡。 以菊池大丽、长冈半太郎为首的科学精英们,反复开会讨论。 虽然他们都很尊敬李奇维教授,但是不代表他们想看到自己的国家被超越。 这不是个人感情的问题,而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大佬们自然拎得清。 讨论的结果外人不得而知。 但是很快,樱花国就派出一支教育考察队,正式考察华夏国。 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也相继派出队伍,前往华夏。 大家的名义都是学习华夏先进的教育制度。 至于暗地里打什么算盘那就不知道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见东方崛起的。 隐藏在黑暗中的各方势力,无时无刻不在找机会,企图抹黑和贬低李奇维取得的成果。 就在亚洲各国教育交流越来越火热时,突然有一种观点开始出现。 樱花国某地。 第一届物理奥赛樱花国参赛队员小村信司,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 从科学之城回国后,小村信司在众人面前自觉抬不起头。 不但仁科芳雄对他变得冷淡,就连周围的同学甚至都开始偷偷取笑他。 小村信司感受到非常的愤怒,所以心理开始扭曲。 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关注他。 大家在背后谈论,也不一定就是取笑。 他完全是过于自恋了。 所以,小村信司找到了记者,想透露一点“秘密”。 记者问道: “小村先生,请问你觉得为什么华夏的黄埔理工大学,可以培养出吴有训这样的天才。” 小村信司不怀好意地说道: “华夏的吴有训虽然获得了金牌,但我认为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记者:“哦?能详细说说吗,小村先生。” “取得金牌为什么不是一件好事。” 小村信司故作高深道: “因为黄埔理工大学的这种教育模式,本来就是为了考试的。” “它教育出来的所谓天才,都只是考试天才而已。” “我之前和印度的奥赛选手兰彻,就这个问题深入讨论过。” “我们一致认为,这种模式难以培养真正的科学家。” “而且,华夏目前所谓的科学突破,严格来说,都不是本土的成果。” “李奇维教授、他的博士钱五师、于隐等人,发表的成果都是在国外的实验室或大学完成的。” “他们也同样都是在国外的大学毕业的。” “换句话说,以目前华夏的底蕴,还不足以发表原创级的成果。” “就算加上科学之城也一样。” “那里的原子研究所目前也没什么可圈可点的成果。” “甚至我怀疑离开了欧洲顶级设备的支持,他们能不能做原创研究都说不定。”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华夏,在科学领域还只是刚刚起步。” “国内完全不需要太过担心,我们大樱帝国仍然有绝对的优势。” 小村信司根本没有和兰彻讨论过。 那是兰彻和李奇维见面交流后,把自己的一些感悟说给了众人听。 其中就提到了应试教育相关的问题。 兰彻没有详细给众人解释李奇维的回答。 小村信司听了一知半解后,就自己加工成想象中的内容。 可以说,他完全是在信口开河。 但是他的话,却完美契合了某些人的心思。 于是乎,在一股暗流涌动下,他的采访内容以一种爆炸式的热度,迅速传播开来。 “震惊!物理奥赛选手爆料!华夏科学是徒有其表!” “应试教育培养出的考试天才,是对是错?” “华夏选手吴有训的金牌含金量,到底几何?” “......” 小村信司的观点总结就一句话: 吴有训的金牌没什么用,华夏不可能出现本土的原创成果。 至于能上《Nature》级别的成果,那就更不用谈了。 很快,这种观点就传遍了樱花国全国,接着又传遍了亚洲。 在某些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华夏教育无用论甚嚣尘上。 印度。 兰彻一脸懵逼地看着手中的报纸。 即便他有再好的脾气,此刻也忍不住骂娘了。 “卧槽,这个樱花国鬼子真是太可恶了。” “我什么时候是这种观点了。” “布鲁斯教授的解释让我茅塞顿开。” “应试教育并不是表明那么简单。” “而且谁说吴有训只是个考试天才啊。” “他那样的天才,未来绝对是物理学领域的大佬。” “这个小村啥的,简直太坏了。” 兰彻心中已经把小村信司骂了一万遍。 那里果然充满了心思歹毒之辈。 华夏。 转载小村言论的报纸,背后金主都是其他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等。 有这么一个好机会给华夏上眼药,何乐而不为呢? 李奇维虽然在国外的科学界人脉通天,所有大佬都和他私交很好。 但是被派来华夏的各国使团们,那都是心思深沉之辈。 他们在乎的只有自己国家的利益。 华夏的强大,并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甚至还是需要警惕和打压的。 而现在,有樱花国充当先锋,各国只管看热闹,还添加一把火。 于是,这种抹黑李奇维教育理念的观点,竟然被某些人当成了鞭辟入里的见解。 “虽然樱花国不是什么好鸟,但是对方的话确实有一点道理啊。” “李奇维教授的那些成果,都是在国外取得的。” “钱五师、于隐博士期间那么厉害,但是回到婆罗洲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好像也没有什么成果了。” “这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啊。” “我们要反思。” “......”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没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人。 在他们眼里,华夏是全面落后其他国家的。 自己取得了成绩,反而要反思自己,纯粹的魔怔人。 在这种情况下,华夏科学社悍然反击! 华夏科学社副社长任鸿隽,第一时间发表署名文章《论教育与科学》。 他以客观冷静的口吻,分析了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区别。 证明华夏的教育就是世界的主流教育模式。 有力地反击了小村信司的观点。 此外,他还在文章中引用了李奇维在科学社全体大会上提的那个笑话。 以此来讽刺某些人,对国内和国外有两套标准。 凡是国外的,必然是好的。 凡是国内的,必然有各种不足和缺点。 最后,他又解释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了。 任何新的成果,都需要大量时间的沉淀。 科学之城和原子研究所才成立两年半的时间,就算没有成果那也是正常情况。 国外的研究机构,甚至还有十年都没有结果的。 这才是原创科学研究的常态。 在文章末尾,任鸿隽有意说道: “发表和推动这种观点的人,居心叵测。” 华夏科学社的反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的行列中。 他们的心思很朴素: “李奇维教授好不容易建立的民族自信心,容不得污蔑。” “吴有训就是我们华夏的天才,他的实力有目共睹。” “华夏不但要重视基础教育,甚至还要在第二届奥赛上再创辉煌。” 某些人的阴谋没有得逞。 区区雕虫小技在科学社强大的宣传能力面前,不堪一击。 如今的科学社,就像一张大网,把国内最精英的人才都囊括在内。 只要他们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华夏带歪。 这场交锋,也让国内对于华夏科学社有了直观的印象。 “原来我们国家还有这么牛逼的组织。” “我家种的豆苗怎么都养不活,幸亏有了科学社的专家帮忙才解决。” 华夏科学社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国内。 东京帝国大学内。 仁科芳雄在报纸上看完小村信司发表的言论后,极度生气。 即便是在长冈半太郎、石原纯的面前,他也忍不住情绪了。 “八嘎,小村这个蠢货!” “他以为他是谁,还敢妄言国家级别的教育制度。” “不但如此,他还抨击讽刺吴有训。” “这让国际上怎么看待我们樱花国科学界。” “就连欧美都在大力称赞,甚至扬言要在第二届奥赛上,彻底碾压亚洲。” “他一个学生,竟然还在那大放厥词,惹人耻笑。” “早知道就不该让他参加比赛。” 仁科芳雄一口气全骂了出来。 可见他心中对于小村信司的愤怒。 但是他却发现长冈教授的表情有点不太对劲。 对方好像在思索什么。 仁科芳雄心中骇然,教授该不会是同意小村信司的观点吧。 长冈半太郎回过神来。 他看了仁科芳雄一眼,说道: “放心,我怎么可能和那些野心家一样。” “现在国内有一些激进派,他们对待东方的策略我并不认同。” “对于我们而言,与李教授的较量应该是堂堂正正的。” “在比赛上赢得华夏,在原创论文上也要赢得华夏。” 仁科芳雄长舒一口气。 他很害怕他最敬爱的长冈教授,会变得和那些俗人一样。 那样的话,他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的恩师了。 “不过,小村信司最后提到的原子研究所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事实就是如此,亚洲目前在物理学领域,本土并没有国际性的成果出现。” “我很担心,这不仅是华夏的短板,也会是我们樱花国的短板。” “我们派遣了那么多的访问学者,但是他们回来之后,真的做出什么好的成果了吗?” “我们也要想出破局之策啊。” “仁科,你这次去科学之城,有什么发现吗?” 仁科芳雄似是回忆道: “我觉得李奇维教授建立的原子研究所绝对不简单。” “这次婆罗洲之行,我见到了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三人,但是唯独没有见到于隐。” “作为李教授的四大弟子,他没有出现就有点奇怪。” “虽然于隐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但是他没有理由不问世事。” “那么,他到底在做什么呢?” “我问了钱五师,对方只是兴奋地说,于隐的研究到了关键的时刻。” “分心会导致他的实验出现问题。” “我想,这其中一定有什么隐藏的信息。” “于隐一定做了什么了不得的突破。” “他本人是GKY效应的发现者之一,这个效应和量子数息息相关。” “难道,对方是在量子论上有所突破?” “那也太可怕了!” 长冈半太郎闻言,默然无语,他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那个男人又变强了。” “他的弟子们也要开宗立派了吗?” ----------------- 婆罗洲,原子研究所内。 李奇维进入实验室,看到于隐的第一眼,就笑着说道: “小子,你的论文什么时候能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