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01章 量子研究所!传奇再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1章 量子研究所!传奇再续!(1 / 1)

华夏进入民国后,虽然政府为了和国际接轨,立法改用公历。 但是民间依然自发保留着阴历纪年的方式。 而那些奋斗在南洋的华人们,当然也保留了这个传统。 婆罗洲也不例外。 1919年1月31日,是华夏的除夕。 这一晚是阖家团圆的时刻。 全世界所有的华人,都要在今晚喜迎新年的到来。 李奇维回国后,虽然也度过了好几个除夕。 但今晚无疑是令他最难忘且最不舍的。 因为他即将再次启程前往欧洲,开启属于他的巅峰传说。 李父李母欣慰地看着儿子。 心中虽有万般不舍,但也知道自家儿子是要做大事的。 离开婆罗洲也只是计划中的一环。 这个时代,对勇敢者而言,是最好的时代。 他们的儿子论名气,比国内的总统还要大。 这样的伟大人物,他们那点见识已经无法出谋划策给出建议了。 “维儿,不论发生什么,家里都是你最坚固的后盾。” 大哥二哥则豪气干云,一点也不因三弟离开而悲伤。 “哎呀,想见三弟了,去一趟也就二十多天。” 他们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远离了国内的纷乱,在海外开辟出一块净土。 最关键的是,他们李家结下了天大的善缘。 在华夏国内,就没有不感谢他们家的。 这让李伯开、李仲星感觉到无比的自豪。 而且兄弟俩也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这个国家多做点事情。 现在的国内除了教育和科学领域,其它方面依然问题很大。 尤其是各路军阀的混战,更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李伯开甚至已经收留了好多以前战友的妻子儿女。 他们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他们都是被历史遗忘的人,亦或者只是一个数字。 然而在李伯开的眼里,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 留在婆罗洲干活虽然不能让他们大富大贵,但已经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幸福了。 这是一个伟大与卑微、野心与平凡、战火与诗歌交融的特殊时代。 但无论怎么描述,有一点可以确认。 那就是它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因为最好的时代,李奇维曾亲眼见过。 此刻,古晋之巅,海边崖山之上,海浪滔滔,微风轻拂。 李奇维左拥右抱,遥遥北望,发出了他内心最真切的愿望。 “我要亲手终结华夏一切的不幸。” 王路遥和宋香岚崇拜地看着相公。 虽然已经是老夫老妻了,但是她们还是会被李奇维那种气魄所吸引。 就好像天底下没有能难倒他的事情。 但是毕竟很快就要分别,王路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舍。 “相公,你这一次要去欧洲多久。” 李奇维吻了吻她的额头,然后对着二人笑道: “放心吧,这是我最后一次远行了。” “估计五六年的时间就会回来。” “到时候,我会永远地留在婆罗洲陪你们。” “我们一起看山、看海、又看风。” 香岚问道:“那少爷你的科学研究怎么办?” 李奇维紧紧搂住二人,大笑道: “哈哈,你们相公我可是理论物理学家哎。” “一张纸,一支笔,两位佳人,足矣。” 三人幸福地笑了。 ----------------- 1919年2月20日,黄道吉日,宜出行。 一艘豪华轮船航行在南海,劈波斩浪,朝着欧洲的方向驶去。 甲板之上,李奇维极目远眺。 他的左右边分别站着王正阳和霍秀亭。 此行,李奇维也就带了他们二人。 “正阳,你为何要跟着我去欧洲?” “难道是不满意我对你外放的安排吗?” 王正阳当李奇维的秘书也快五年了。 此次去往欧洲,李奇维本来没打算带上他,而是想把他安排去工作。 作为他的秘书,王正阳的前途肯定是无比光明的。 不管是从政还是从学,都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起点和资源。 但是没想到这小子很犟,就想跟去欧洲。 “校长,您一个人在外面,我怕霍哥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我去帮您处理日常公务等繁琐事宜,也能节省您的精力。” “而且,我还年轻,我想跟着您多见识见识这个世界。” “亚洲我已经游历的差不多了,我想亲眼考察欧洲。” “看看他们到底比我们强在哪里。” 李奇维赞许道:“不错。” “正阳,你能有这种想法,我很开心。”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而不自知。” 霍秀亭同学忽然举手道: “校长,我们华夏也有领先的地方。” 王正阳偷偷憋笑,霍哥又要吹牛逼了。 “我们的武术天下第一。” 李奇维微笑着,又回忆起那天的盛况。 华夏武术大学开学典礼,来自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武道高手们齐聚一堂。 当然,他们表面是来恭喜的,实则是来砸场子的。 武术武术,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吹的再响,虚实如何,一比便知。 要是华夏接不下这次挑战,那这个武术大学也就会变成一个笑话。 各国高手轮番上阵挑战华夏的高手。 在这种国家荣誉面前,那些宿老们也不藏着掖着了。 什么压箱底的内功心法都使出来了。 狠狠地震撼了那些国外的武术高手。 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卧虎藏龙、源远流长。 二十八场挑战赛,华夏全胜! 尤其是在兵器对战中,号称樱花国剑道之神、樱花国武术界第一人的中山博道,更是被废去一臂。 而打败他的,正是李三和霍秀亭的师父,神枪李书文! 中山博道自幼痴迷剑道,每天苦练各类武术,睡眠不到四小时。 他把剑道、居合道、杖道,三道合一,一手剑法已臻入化境,堪称前无古人。 然而在李书文的暴雨梨花枪法面前,只有挨打的份。 这场比赛,把华夏武术大学的声势推向了最巅峰。 武道,华夏当称第一! 所以,难怪霍秀亭动不动就说这件事,确实值得自豪。 而此去欧洲,李奇维就是为了以后,华夏在文道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时,王正阳问道:“校长,您能和我们说说,接下来要去的量子研究所吗?” “它可是您建立的研究所,为何欧洲的那些大佬们都不知道。” 李奇维听后笑了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给二人讲解了一下背景,方便他们熟悉情况,了解接下来的工作。 以李奇维此时的身份地位,再返欧洲,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用全球瞩目都不算为过。 他第一次回国返欧,当时连工作都需要自己找。 还是在汤姆逊教授的推荐下,他最终选择了伦敦国王学院。 结果就是把这个二流大学,变成了现在世界顶级的一流大学。 如今理查森执掌国王学院物理系,继承了李奇维的所有理念和规定。 伦敦国王学院仍然在蒸蒸日上。 由此可见,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对于大学有多么重要。 而现在,李奇维发表广义相对论,奠基玻尔-李模型,四个诺奖在身。 这样的超级大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最顶级的待遇。 再也不用自己找工作了。 首先是国家级别的邀请。 欧洲十几个国家,都向李奇维抛来了橄榄枝。 有邀请他当教育部长的,有当科技部长的,还有干脆就是全国大学的校长随便挑。 总之就是摆出一副:只要你来,任君采撷的样子。 就差跪在李奇维面前求翻牌了。 其中德国通过普朗克教授,向李奇维表达了求贤若渴的态度。 普朗克在信中写道: “布鲁斯,你要是愿意来德国,立刻就能担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一职。” 这个研究所可不一般,毕竟顶着德国皇帝的名头。 其在德国的影响力堪称巨大。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就曾经担任过这个职位。 但是李奇维依然没有接受。 不是不想,而是此时的德国地位有点尴尬。 他自己可还是在大英帝国的地盘上混呢。 要是去德国任职,估计在婆罗洲的事业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德国有点不安全。 小胡子上台后,他一个华夏人当德国的所长,估计会吃不了兜着走。 这家伙可不管你啥科学家的身份。 甚至还悬赏过爱因斯坦人头,是真正的恐怖如斯。 所以,虽然是恩师亲自开口,但李奇维还是只能拒绝了。 国家之后,就是大学自己的邀请了。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顶级大学,都争先恐后地发来邀请函。 甚至很多大学都是直接承诺: “若是布鲁斯教授愿意屈尊来此,校长之位扫榻以待。” 这个校长可不是什么荣誉校长,而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真正校长。 当然,剑桥、牛津不在此列,他们还有点扭扭捏捏。 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最为积极。 作为和布鲁斯教授关系最深的一所美国大学。 普林斯顿可谓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通过理查森做工作,又发了好几份言辞恳切的请求。 只为李奇维能去那里任职。 可惜,李奇维没有打算去美国。 而且,他也不是很想当校长。 他此去欧洲,主要还是为了物理学的科研事业。 把量子论彻底蜕变为量子力学,开启原子核的研究。 让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全部完善,然后打包带走。 回到婆罗洲再开启盘古计划。 当了校长后,会分散他太多的精力。 而且这些大学也都是打着白嫖李奇维的心思。 国王学院的成功让他们看到了好处。 最后,就是个人的邀请了。 卢瑟福邀请李奇维去担任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物理系主任。 这也是卢瑟福自己之前的位置。 这并不是他在故意贬低李奇维,而是他很清楚老友的志向。 “相比当校长,布鲁斯你肯定愿意继续当物理学教授。” 今年卢瑟福正式接任了汤姆逊的位置,成为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四代掌门人。 俗称的四代目:卢·水门。 他提前很早就知道了汤姆逊教授的安排。 所以才向李奇维推荐了自己的职位。 李奇维婉拒了卢瑟福的好意,并打趣道: “我怕我去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后,搞得太成功,影响你卢瑟福教授的声誉。” 卢瑟福气的牙痒痒,准备等李奇维来了,让他好看。 另外就是玻尔这小子,极力邀请李奇维去他的研究所当所长。 玻尔的研究所虽然属于哥本哈根大学,但几乎就是他自己的自留地。 他本人对所里有着绝对的权威。 玻尔知道导师不可能在欧洲久留,早晚还是要回去。 那还不赶紧薅羊毛。 要是能把布鲁斯教授请到丹麦来,那丹麦立刻就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了。 想想就美。 玻尔的算盘珠子打的,万里之外的李奇维都能听到响声。 可惜,李奇维拒绝了普朗克这个恩师后,又无情地拒绝了玻尔这个爱徒。 因为,他有了一个更好的决定。 1918年的后期,李奇维就已经在为返回欧洲做准备了。 他最终选择的地点还是英国。 没办法,现在英国还是老大,该低头还是要低头。 婆罗洲的事业,需要英国的默许和支持。 由于他主要是为了科研,不太想管理学校的各种事务。 所以,他决定直接成立一个研究所,担任所长。 研究所是以华夏的名义,和英国合资成立。 这也是为了将来里面能培养两国的人才。 现在华夏和西方的教育和科学交流非常频繁。 研究所的成立,标志着双方的关系到了新的阶段。 英国出地出资建设研究所,而华夏就出一个人。 嗯,很公平。 最后,李奇维亲自拍板,为这个研究所取名为【量子研究所】。 量子是他在物理学界传奇的开始,也是他此行的最终目标。 所以,用量子做名字很合适。 今年1月底的时候,量子研究所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 李奇维不是个喜欢炫耀吹嘘之人。 此前一直保密,所以卢瑟福、玻尔等人都不知道这件事。 现在,只待他到达英国后,量子研究所就能正式对外公布了。 而它的建立,必将在物理学史上留下最重要的篇幅。 李奇维因量子始,开启传奇。 而现在,传奇再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