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奇维划分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后,物理学的发展更加璀璨。 现代物理学的成果,甚至而且还辐射到其它学科。 化学就是被影响最深的领域。 劳厄利用晶体证明X射线是电磁波后,引发了化学领域的晶体研究狂潮。 化学家们利用X射线,可以计算出晶体的结构参数,深入理解晶体的各种性质。 索迪研究放射性,提出同位素的概念。 接着,阿斯顿发明质谱仪,让化学家们可以轻松地分离同位素,对于元素的理解加深。 李奇维的质子-中子模型虽然还未验证,但却可以完美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至此,化学家们对于元素的理解达到了巅峰。 而今天,化学的终极秘密,元素为何性质各不相同,也即将被解决! 一旦成功,那化学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它代表人类可以从理论上,认识世界万物的组成和规律。 为何有的元素活泼,有的元素稳定。 在场的化学家们已然热血沸腾了! 至于物理学家们,兴奋程度也是不遑多让。 因为这代表物理学的又一巨大突破。 物理的单个理论,甚至能决定化学的生死。 而化学又对生物学、医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换言之,今天的内容,必然会对整个科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 在场的物理大佬们感觉到与有荣焉。 此刻,所有人都望向演讲台上的那道身影。 “布鲁斯教授,今天要成为元素之父了。” 在众人的期待下,李奇维开口了。 “我们知道,根据玻尔-李模型,现在的原子结构中,一共有三个量子数。” “分别是轨道数量量子数n,轨道形状量子数l,轨道方向量子数” “它们分别决定了电子轨道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所以,原子模型就成为一个三维壳层结构。” “电子就在一层一层的壳层中绕着原子核运行。”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来了:每一层能容纳多少个电子呢?” “即原子在核外的排布是什么样的?” “这里,我提出一个理论。” “每一层的电子数量,取决于这一层有多少个电子轨道,也就是多少个能级。” “当n=1时,这是第一层壳层。” “此时的l和能取值为0。” “因为l的取值范围是(0、n-1),取值范围是(-l、l)。” “所以,第一层壳层只有一个能级(1、0、0)。” “以此类推:” “第二壳层有四个能级,分别是(2、0、0)、(2、1、0)、(2、1、1)、(2、1、﹣1)。” “第三壳层有9个能级,第四壳层有16个能级......” “如图所示,那么电子在这些壳层中的排列方式就是这样的:” “第一壳层有2个电子,第二壳层有8个电子,第三壳层有18个电子,第四壳层有32个电子。” “可以看到,每一个壳层的电子数量和该壳层的能级数量是2倍的关系。” “由这些数字构成的壳层都是闭合的电子壳层,只有这些闭合壳层外的电子才能参与化学反应。”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我们来看元素周期表中的惰性气体一栏。” “氦、氖、氩、氪、氙、氡。” “这些元素是已故的瑞利勋爵和拉姆齐教授,共同发现的伟大成果。” “在元素周期表中,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是2、10、18、36、54、86。” “它们之所以是惰性气体,不参与任何反应,是因为这些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形成了闭合壳层。” “例如氦的原子序数是2,所以它有两个电子,这两个电子正好填满了第一个壳层。” “所以,氦的闭合壳层外就没有电子了。” “根据刚刚我的理论,只有闭合壳层外的电子才会参与反应。” “因此,氦没有多余的电子参与化学反应。” “以此类推,氖的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第一个壳层依然是被填满的。” “剩下的8个电子,又正好填满了第二个壳层。” “第二壳层外依然没有多余的电子,所以也不能参与反应。” “另外的氩、氪、氙、氡也是同样的道理。” “氩(18):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8个电子,总计18个电子。” “氩的第三壳层虽然没有被填满,但是其电子数是8,仍然属于闭合壳层,所以不参与反应。” “氪(36):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18个电子,第四层8个电子,总计36个电子。” “氙(54):电子排布方式为:2、8、18、18、8,总计54个电子。” “氡(86):电子排布方式为:2、8、18、32、18、8,总计86个电子。” “由此可见,所有惰性气体的最外层都是闭合壳层,不失去电子也不得到电子,所以不参与化学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性质是惰性的。” 哗! 当李奇维一边说一边演示到这里时,台下的众人已经完全呆住了。 所有人都被这个惊人的理论震撼了。 竟然有人真的从理论本质上,解释了惰性气体的原因。 简直让人骇然! “哦,上帝啊,我看到了什么。” “布鲁斯教授真的是人吗?他怎么能想出来如此匪夷所思的理论?” “这一层一层的简直和洋葱一样。” “原子的复杂真是超越了我的想象,仅仅是核外电子的排布就这么复杂。” “布鲁斯教授真神人也!” 所有人当场就被折服了。 这是智商的绝对碾压! 海森堡此刻只感觉到热血沸腾,仿佛身体都要爆炸了。 “太不可思议了!” “太强了!” “这才是科学研究啊!” “与布鲁斯教授相比,我觉得自己之前写的东西,简直和垃圾一样。” “可笑我还沾沾自喜,被别人称为天才呢?” “按照这样推导,我大概知道钠和氯为何那么活泼了。” “布鲁斯教授实在太可怕了!” “我将来一定要去量子研究所学习!” 海森堡第一次亲眼看见李奇维的科学思考,就已经完全被征服了。 世界上怎么会存在如此神一般的伟男子。 哪怕是泡利,此刻也张大了嘴巴。 上帝之鞭,遇到了真正的物理学上帝,也鞭不起来了。 只能被对方握在手中,当成装饰。 李奇维的绝巅实力,直接镇压了喜欢怼人的泡利。 他一直喃喃自语:“为什么是2倍的关系?” 真实历史上,玻尔1922年到哥廷根大学演讲,内容就是李奇维的分析过程。 泡利就是根据这次演讲,才提出了后面的“泡利不相容原理。” 而这个2倍关系,就是找到玻尔-李模型中第四个量子数的钥匙。 玻尔当时提出的2倍,只是一种猜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释电子的排布规律。 但后面理论证明,2倍是正确的,有深层次原因的。 这就是顶级物理学家的可怕之处。 他们的直觉,往往冥冥中契合物理学的本质。 而现在,李奇维给在场所有人带来的,就是这种可怕的感觉。 前排的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人,皆是满脸震惊。 以他们的地位,当然知道2倍关系是这个理论的关键。 但是另外的排布方式也深深震撼了他们。 因为实在太巧妙了。 尤其是闭合壳层的概念,更是犹如天马行空般。 爱因斯坦对着大佬们叹道: “这个世界上,也只有布鲁斯能想出这种理论了。” 大佬们点头,深以为然。 能斯特更是直言:“布鲁斯这是首次把量子论引入了化学。” “化学有了这个理论,不亚于物理学有了相对论。” “布鲁斯在化学领域的地位,就和他在物理学领域的地位一样了。” “真是...可怕啊!” 听完能斯特的分析,大佬们这才发现,那个男人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横压物理和化学两大领域,全部做到了最巅峰。 太震撼了! 此刻,李奇维的分析还没有结束: “相信不少人应该能举一反三了。” “接受了以上理论后,我们就可以来分析钠和氯了。” “氯正好处于惰性气体前面的那一列。” “从上到下分别有:氟、氯、溴、碘。”(【砹】在1940年才被发现) “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是9、17、35、53,正好比同行的惰性气体少了一个电子。” “根据电子排布规律。” “氯的电子排布方式为:2、8、7,总计17个电子。” “可以看到,氯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不是闭合壳层。” “因此,这7个电子,渴望再得到一个电子,这样就能形成闭合壳层了。” “所以,氯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有非常大的毒性。” “同理,钠所在的列,从上到下分别有:锂、钠、钾、铷、铯。” “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是:3、11、19、37、55。” “所以,钠的电子排布方式为:2、8、1。” “可以看到,钠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所以也不是闭合壳层。” “因此,钠很希望失去这个电子,这样就能形成闭合壳层了。” “所以,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放在水里就会发生剧烈的反应。” “然而,当钠和氯结合在一起后,神奇的情况发生了。” “钠可以把不想要的那个电子分享给氯。” “这样一来,钠和氯的最外层就都变成了闭合壳层。” “所以氯化钠非常稳定,甚至能够食用。” “两头猛虎,竟然生出来一只小羊羔。” “这就是化学的神奇之处。”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整个会场内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所有人都震撼的发不出一点声音。 这场酣畅淋漓的演讲,让所有人见到了何为当世第一人的风采。 时间非但没有磨去那个男人的风采,反而让他更加沉淀,犹如神魔。 这一刻,他就是高高在上的化学之神! 俯瞰世间! 眼眸之中,沧海桑田变换,过眼云烟。 神之启迪,让凡人掌握元素的规则。 从此以后,化学家有了新的理论工具。 世间万般物质,在人类面前再无秘密。 这是何等伟大的成果! “上帝啊,我不敢想象,今天过后,布鲁斯教授在化学界会是什么地位。” “所有化学家应该都会疯狂了吧。” “他简直就是化学界的神!” “实在难以想象,量子论竟然如此伟大。” “为什么我研究量子论,只能天天在那计算轨道能级,而布鲁斯教授一出手,就是颠覆世界。” “我想去量子研究所了......” 这一刻,不管是普通的学生,还是如海森堡、泡利这样的天之骄子。 哪怕是普朗克、爱因斯坦、劳厄这样的物理学大佬,全都被李奇维征服了。 尤其是普朗克,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和那个年轻人的理论,能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 普朗克忽然开心地笑了。 他知道,不管未来如何,史书上一定会记载他的名字。 1900年,剑桥,康桥之上,一个年轻人和一个中年人,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世界的走向。 爱因斯坦喃喃道: “布鲁斯,怪不得你没有研究统一理论。” “原来你已经把量子论研究到了这种地步。” “虽然我认为它在统一中没有作用,但是我承认,你又一次赢了我。” “我的理论只是空想,而你却切实地颠覆了化学,甚至改变了其它的学科。” “我不如你啊!” 爱因斯坦感慨万分。 而旁边的能斯特久久说不出话。 这样的布鲁斯,以后谁还敢说他的化学诺奖得之侥幸吗? 然而,就在众人以为李奇维的演讲要结束时。 接下来的内容,更是彻底把现场推向了最高潮。 也为李奇维未来的“现代化学之父”称号,奠定了无上的基础。 他忽然又说道: “关于钠与氯的结合问题,我还有一个想法。” “或许,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那就是原子到底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轰! 全场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