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穿越历史>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32章 化学键理论!震撼全场!以物理为剑,斩出化学璀璨未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2章 化学键理论!震撼全场!以物理为剑,斩出化学璀璨未来!(1 / 1)

李奇维的电子壳层模型,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无论是物理学的大佬,还是物理专业的学生,都能在他通俗易懂的讲解下,理解这个理论模型。 众人无不感叹,人类对于原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而今,终于要见到最后的曙光了。 但是李奇维很清楚,现在的壳层模型还不够完美。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是实心小球,不可再分。” 一百年后,汤姆逊发现了原子之中还有电子,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权威说法。 接着,李奇维通过α粒子撞击金箔实验,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于原子的认识。 后来,玻尔提出电子轨道量子化的概念,描述了电子的运动情况,并非是任意绕着原子核运动。 李奇维又补充了两个量子数,成为现在的玻尔-李模型,可以解释电子的各种行为。 但是,这个模型依然存在缺陷,那就是无法说明电子在核外的排布情况。 直到今天,李奇维提出电子的壳层模型,才一举解决了这个难题。 甚至揭开了化学领域千年来的未解之谜。 为什么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 可以说,这个理论虽然还是个猜想,但是已经征服了在场所有人。 尤其是让所有的化学家疯狂。 它不仅符合物理学中量子论的推导,而且也跟化学中的无数实验现象吻合。 这样的理论,犯错的概率实在太低了。 同时,这是物理学指导化学的又一次典范。 但是,电子的壳层模型,仍然还不是最完美的。 真实历史上,当薛定谔的波动方程发表后,物理学家发现电子是以【电子云】的概率形式存在。 电子云的形状,就是电子可能出现的区域。 这时,每一个壳层里又根据能级的不同,细分出不同的亚层。 比如,第一壳层电子云是球形,所以电子轨道是球形的,称为【s轨道】。 然而,在第二壳层中,因为轨道能级数量增加了,该层的电子云不仅有圆球形状,还多了一个纺锤形状。 这个纺锤形状轨道就称为【p轨道】。 所以,第二壳层中有s轨道和p轨道。 同理,在第三壳层中,除了有s轨道、p轨道,还多了【d轨道】。 以此类推...... 注意,这里各轨道的形状,不是瞎编的,而是通过方程计算出来的。 有了以上的知识,就可以解释: 为什么氩原子的电子排布是2、8、8,明明最后一个壳层没有排满,却也是闭合壳层。 这就是轨道的原因。 氩的电子排布,写成轨道排布方式,就是:1s②\/2s②2p⑥\/3s②3p⑥。 1、2、3表示电子壳层的序数,②表示每个亚层能存在的最大电子数。 可以看到,虽然氩原子第三层只有8个电子,但是它们却把s轨道和p轨道正好填满了。 所以,剩下的那些亚层只是空壳了,氩原子的外层电子仍然可以看成是闭合的,不参与化学反应。 当然,这说的是在正常情况下。 只要温度和压力足够大,任何反应都能发生,后世的惰性气体化合物也很多。 真实历史上,当量子力学理论体系成熟后。 以玻尔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很快就把各轨道的情况计算的差不多了。 然后他们就没有继续深入了,因为剩下的都是化学家的事情了。 接着,就是号称“化学界爱因斯坦”之称的鲍林,提出了化学键理论。(411章) 即原子之间是通过各自的轨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化学键】。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等等。 其中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影响最为深远。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s轨道,一个p轨道结合在一起后,形成了新的杂化轨道sp轨道。 同理,还有sp2轨道,sp3轨道等等。 这些杂化轨道很有利于形成化学键,使得化学反应发生。 随着化学的发展,后面又出现了其它的轨道理论,比如分子轨道等等。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所有轨道理论的基础,都是化学键理论。 而这,就是李奇维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他要提前抛出化学键的概念,成为现代化学之父! 今年的鲍林刚刚19岁,还是美国的一名本科生。 李奇维4月份的美国之行,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对方。 若是见到,他一定会拍拍鲍林的肩膀,对他说: “小鲍,叔我很喜欢你,问你借点东西,你不会怪叔吧。” “请你吃个汉堡。” 鲍林: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 莞尔一笑后,李奇维看着台下众人,朗声道: “有了电子壳层模型后,我们就可以对化学反应的本质,做进一步的思考。” “以钠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钠为例。” “现在已知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 “因为原子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所以原子之间会存在电磁力,而万有引力相比电磁力的强度可以忽略。” “所以,当两个原子相互靠近后,就会因为电磁力而结合在一起。” “我把这种原子之间结合在一起的形式,起了一个专业名词,叫【化学键】。” “化学键的物理机制就是电磁相互作用。” “对于氯化钠而言,其中钠和氯分别是以钠离子、氯粒子的形式存在。” “它们之间的化学键可以称为【离子键】。” “而像氢气等物质,氢原子是以中性原子的方式存在。” “它们通过共用一个电子对的形式,形成闭合壳层。” 说着,李奇维画出了示意图(化学不是本书重点,就不给你们画图了。) “我把这种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对于金属而言,可以认为许多金属原子聚合在一起。” “最外层的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整个金属固体内运动。” “我把这种化学键,称为【金属键】。” “等等。” “我不是很懂化学,可能还存在其它类型的化学键。” “但是没关系。” “当我们把量子论的壳层模型引入化学键理论后,就可以对这些键的本质进行分析。” “从而了解每个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家从此摆脱了黑匣子,不会对玻璃仪器中的反应一无所知了。” “当然,详细而深入的研究,那是化学家的事情了。” “我今天就不越俎代庖了,而且我也不会。” “我作为物理学家,任务已经完成了。”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演讲内容,为化学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李奇维说完后,整个会场内安静的落针可闻。 这一刻,时间仿佛被凝固。 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眼睛睁得大大的,脸上充满了震惊的神色。 李奇维把量子论引入化学,提出电子壳层模型,解释了元素呈现不同性质的本质。 这已经足够引起震撼了。 在场的化学家们,全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恨不得当场给布鲁斯教授亲一个。 然而,接下来的化学键理论,更是让他们骇然了。 虽然它仅仅是个概念和雏形。 但是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不亚于相对论给物理学带来的颠覆效应。 有了这个概念,化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再是化学反应的配平和产物了。 不再是称量反应前,反应后的重量变化,这种工匠也能干的工作。 而是深入到化学反应的细微过程,从源头研究反应的一切。 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何等的伟大。 这一刻,化学家们仿佛觉得掌握了物质的密码。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变化,都将被人类所了解,所征服,所应用。 化学,崛起! “上帝啊,今天的演讲,一定会让无数的人后悔吧。” “这种震撼性的内容,应该在全世界所有科学家的面前公布。” “然而布鲁斯教授,就这么轻飘飘的讲出来了。” “让所有化学家膜拜和震撼的理论,只不过是他研究量子论时,随手弄出来的副成果而已。” “就和高分子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一样。” “这就是布鲁斯教授那恐怖到极点的实力,简直让任何想追赶他的人绝望。” “......” 会场内响起了热烈而疯狂的赞叹声。 海森堡只感觉自己被一团火焰包围了。 所有人就好像崇拜神灵一样,看着台上的那个男人。 他太强了! 随手一击,就是顶级化学家一辈子也达不到的成就。 不,十辈子也达不到。 而这些在对方的眼里,竟然还只是微不足道的贡献。 海森堡此刻浑身都在颤抖。 他眼中的光芒,差点要贯穿了会场的穹顶。 他不再害羞、沉默,而是被激发了身体中的原始野性。 “这就是当世第一人的风采吗?” “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上帝啊,我一定要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量子论的研究当中。” “它太伟大了。” “仅仅是部分应用,就能改变化学的未来,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吗?” 这一刻,海森堡坚定了他研究量子论的决心。 只有量子论的最前沿,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巅峰的战场,才是他最期待的地方。 外围随便的一个小兵,都是普通人眼中高高在上的教授,不可轻易接触的存在。 而战场的中心,则是大神厮杀之地。 那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十多年后,海森堡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当世第一人,不仅是智慧第一,也是武力第一! 泡利此刻也无法淡定了。 李奇维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想象。 作为众人眼中的超级天才,泡利有着属于天才的孤傲。 在他看来,布鲁斯教授的强大,也不过是早生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现代物理学刚刚起步,有太多未知的理论和现象等待被发现,完全是一片蓝海。 泡利觉得如果把自己放在那个时代,说不定相对论的作者就是他了。 这就是天才的自信。 “布鲁斯教授的伟大,历史因素占了很大部分。” 然而今天,李奇维的实力将泡利的美梦击得粉碎。 因为泡利不仅懂相对论,他也懂量子论。 甚至他可以当场算出氢原子的轨道数据。 他现在是索末菲教授的博士生,他的博士课题就是关于氢分子模型的。 现有的玻尔-李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氢原子的电子轨道情况。 但是面对两个氢原子组成的氢分子,就无能为力了。 泡利也想不到解决办法。 而现在,他从电子壳层模型和化学键理论中,找到了灵感。 这种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让泡利明白了。 当他和布鲁斯教授在同一起跑线后,自己会被碾压的根本看不到对方的背影。 他喃喃自语道: “真是太可怕了。” “以后在布鲁斯教授面前,我还是不要嘴贱了,不然只会自取其辱。” “不过,电子壳层模型,确实还存在一个问题。” “我想知道布鲁斯教授是怎么看的。” 泡利不愧是泡利,虽然他不敢怼李奇维了。 但是还是敢勇于提问,心中只有对科学的纯粹。 只不过现在不是好时机,他要等到会场安静之后再行动。 前排的诸位大佬,此刻的心情也无比激动。 他们知道今天的内容一旦公布,将会在化学界掀起惊涛骇浪般的轰动。 恐怕全世界所有化学家,都会后悔没有亲自聆听这场演讲。 布鲁斯教授颠覆了化学! 爱因斯坦感觉后背有点凉飕飕的。 他本来以为李奇维讲的会是纯物理的内容。 所有就没有大肆邀请德国境内的化学家们。 今天在现场的,几乎都是柏林大学本校的化学学者。 他们现在对于爱因斯坦简直是爱到了骨子里。 但是,爱因斯坦依然很害怕: “我这下不会成为化学界的公敌了吧。” 他已经能想象到那种画面了。 能斯特看着爱因斯坦担忧的样子,露出会心的笑容。 作为在场唯一的化学大佬,只有他才能深刻理解,今天的演讲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拉瓦锡是近代化学之父。” “那么今天过后,布鲁斯就是现代化学之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