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看不如这样, 与其咱们大家伙冬天的时候挨冻, 不如把城墙上的城砖、马路两边人行道的地砖、甚至是其他地方能撬得起来的,全都给收集起来,拿来建这个小高炉。 这样咱们帽儿胡同的小高炉建起来了,大家家里的火炕也不用拆, 你们觉得怎么样。” 听到何雨柱怂恿大家去撬城墙的城砖和马路两边的地砖,四合院这帮邻居全都有些面面相觑的看了看彼此。 就连刘海中这个一心想要建小高炉,来博得上面领导赏识的家伙都不由得有些迟疑, “这样做不好吧柱子, 不管是城墙砖还是马路两边人行道上的地砖,那可都是公家的财产, 咱们去撬,不就是在薅公家的羊毛嘛, 上面的领导要是追究起来,咱们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见刘海中一副既想做出成绩又有些畏首畏尾的样子,何雨柱心说难怪这家伙原本已经被上面的领导注意到了,有意提拔,到最后却还是被其他人给顶了缺, 就他现在这个怕担责任的样子,谁敢重用他。 “二大爷,我就是给你们提个意见,采不采纳看你们自己,既然怕上面领导的责怪,那你还是继续说服邻居们拆炕吧! 不过我可提醒你, 现在全北平城的老百姓都要建小高炉, 要是外面的墙砖和地砖让别人给拆走了,你再后悔想去拆,可就有些来不及了。 而且别人都拆了,你却逼着大家拆了自己家的炕,到时候可是要拿话来说的。” 话音刚落,阎埠贵就好奇的问道, “柱子,你的意思是说,即便我们不去拆,外面那些城墙墙砖和地砖也会让城里其他老百姓给拆去建小高炉吗?” “对对对,柱子,你是不是收到什么风声了,墙砖和地砖真能撬。”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何雨柱自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有内幕消息,不然这帮家伙行动起来肯定无法无天, 于是就笑呵呵的摇头否认道, “我可没说我听到什么风声了啊,我只是说如果万一有可能,我可没说一定有人去拆城墙砖和地砖, 当然,你们要是愿意拆自己家的炕,我也没意见, 反正到时候肯定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大多数邻居都同意拆,我们家肯定也一起拆。” 四合院这帮邻居都不是什么好人, 以己度人, 他们自然觉得肯定会有人去拆那些地砖和墙砖来建小高炉,别人做得凭什么我就做不得。 跟着就听阎埠贵和贾张氏几乎是同时提议道, “这样,我们大家像以前那样搞匿名投票,看看是同意拆炕的票数多还是不同意拆炕的票数多, 少数服从多数, 以此来决定看是去拆外面的墙砖还是拆自己家的炕。” 既然有人打头,邻居们自然也没二话,跟着就易中海这个四合院一大爷组织这次的不记名投票活动。 而易中海也没有推脱, 毕竟他也是个惜命的,并不想拆自己家的炕, 万一因为拆了火炕,冬天把自己两口子给冻死了,到时候他们两口子找谁说理去。 原本大家搞不记名投票的目的就是为了隐藏自己,结果最后的投票结果居然是全都不同意拆炕, 既然大家不愿意拆炕,又想建小高炉,那就是都同意去撬外面的地砖和城砖。得到这个结果, 四合院这帮邻居或多或少都有些尴尬,跟着就不约而同的开始催促易中海组织大家晚上一起去撬砖。 而当大家晚上带着箩筐、背着背篓、拿着撬棍出门去撬砖的时候, 果然看到有好多老百姓打着和他们一样的想法, 看到这么多人,让邻居们也都放在心来,并且越发觉得这是上面默许的,不然何雨柱绝对不会说出来。 不过他们也知道自己干的事儿不光彩,全都默不作声的装作没看见彼此, 然后默契的开始拿着工具干了起来。 当第二天早上何雨柱骑着自行车去民兵驻地的时候,看到沿途那些大街上的地砖被撬了个七七八八,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 而路边一些行人一边骂哪个缺德鬼撬了砖,一边痛心疾首的表示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个主意。 当然也有一些老百姓痛心疾首的表示这样做是不对的, 只不过没多少人搭理他们罢了。 到了中午,北平各区都开始派出专业人员帮助各个街道和居委会的老百姓建立小高炉, 正在接收武器装备的何雨柱也接到了市政府的命令, 要求他们民兵派出人手为各区的小高炉站岗,防止潜伏的特务搞破坏,阻碍活动的进行。 于此同时,为了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大炼钢铁,各个居委会的公共食堂、托儿所、敬老院也正式的开始筹备, 北平的老百姓开始过起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日子。 民兵会议室, 何雨柱正召集周益明、韩成祥他们开会, “同志们,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相信大家也都已经知道了, 我们民兵,一个是要准备10月1号的国庆阅兵, 一个是要安排人手为城里那么多的小高炉站岗放哨,防止隐藏的特务搞破坏。 同时我们民兵才刚刚扩大规模,绝大部分新同志已经离开部队好几年了,需要重新进行适应性训练,以求快速的形成战斗力。 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民兵的任务非常重, 我希望各位能够克服困难,把上级布置下来的所有任务都完成好,彰显我们民兵的风采。 ……” 把任务安排下去以后,何雨柱就宣布散会,周益明、韩成祥他们立马就去安排人执行。 到了晚上,整个北平的老百姓都没有像以前那样吃完饭就开始纳凉, 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修建小高炉、大炼钢铁的事业当中。 拿着砖刀和砖头,何雨柱站在高高的小高炉上一边给小高炉封顶,一边看着满城的火光,感受着这个时代老百姓质朴的热情, 这个时候,张主任带着几个街道办的几个工作人员来到帽儿胡同,找何雨柱借民兵队的卡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