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好办法!” 这不就是古代版薄膜? 环保,简易。 “那便种麦子罢!” 能多收一季粮食,真是意外之喜。 氾先却有不同意见,“种麦也可,但为明年计,老朽以为种豆更好。” 顿了顿解释道,“种豆能肥地,春种稻谷或麦子,冬种豆,这么种上一两年,田地就越来越肥了。” 而且大豆的亩产和麦子差不多,还更能饱腹。 张祯:“老丈言之有理!” 她仿佛记得农业频道讲解过,大豆的根系有种叫“根瘤菌”的物质,具有固氮作用。 因而种植大豆可以改善土壤肥力结构,使得土壤更加肥沃。 没想到啊,一千多年前的氾先竟然就知道了。 他可能说不出其中原理,可他从实践中得出了结论! 这正是她想找的农学家,具有探索精神、实践精神。 一激动,就想请氾先任课农令。 氾先连连推辞,说他现在未立寸功,怎好一来就居于高位?先从属吏做起,有功再提拔不迟。 张祯一想也对,便依他所言。 氾先家在安陵县,离长安有几天的路程,张祯就给他在大王庄安排了个小院,让他专心指导皇庄的冬种事宜。 想把家人接来,或者回去探望都使得。 还担心庄头和课农司其他属吏不听他的话,专门给大家开了个会,又多次交待张祈照顾好他。 张祈:“......你放心回长安,我保证将氾老丈当成自家长辈伺候!” 妹妹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啰嗦。 张祯:“那,我回去了?” 张祈:“好走不送,回见。” 张祯:......是她的错觉吗?怎么忽然感觉哥哥好冷淡呀。 第82章 哄完一个,又哄另一个,心累 扣除留给各庄的口粮,以及比去年丰收一斤留一两的奖励,三处皇庄共有粮食六十六万九千二百九十斤。 张祯的意思是,献给小皇帝六万斤,剩下的全部归大将军府。 吕布听她一心偏向自己,心里别提多美。 虽然不算很多,却是神悦对他的一片真心。 但他也不能让神悦白忙一场,执意运去张府两万斤。 其实不用他“执意”,张祯没给自己留,纯粹是忘了,他一提起,懊恼得想给自己一巴掌。 ——还好凤仙同学仗义,否则她就被迫无私奉献了。 张家当晚就吃上了新鲜的大米。 想到这是儿女辛勤劳作的成果,张淙、蔡琛只觉得这米饭分外香甜,都比平日多吃了一碗。 给小皇帝的那一份,张祯亲自押运到未央宫。 吕布本来想陪她去,却被高顺拉住禀报军务。 具体账目,张祯跟刘协说得清清楚楚。 庄户留多少、吕布分多少、自己分多少,没有一丝隐瞒。 担心他对吕布拿大头有意见,解释道,“陛下,若非大将军忠心,这皇庄到不了咱们手上。前前后后,多亏大将军一直照应。那些粮食给了大将军,他也是养活士卒护卫陛下。” 刘协点头微笑,“朕知道。” 事实上,他现在晕晕乎乎的。 从看见满仓粮食开始,他就有点晕。 此前张祯说要为他种田,他不信,打的是与虎谋皮的主意。 后来张祯画了皇庄各处田地舆图给他,他有些感动,但还是不信她和吕布会给他很多粮食。 ——能给几百甚至上千斤,他就谢天谢地了。 万万没想到,竟然是六万斤! 未央宫空旷多年的粮仓,今日终于装满一个了! 是,他知道皇庄大丰收,一共收了六十多万斤,只给他六万斤貌似有点少。 但他向来看得清形势。 若无吕布,若无张祯,谁给他这六万斤粮食呢? 三公九卿不会让他饿着,也不会帮他填未央宫的粮仓。 张祯发现小皇帝的笑容带着种迷蒙的梦幻感,不大理解。 笑道,“贫道那两万斤,便算做俸禄罢。贫道也要养三清观呢。” 张家当然愿意供养她和两个徒弟,但能自己挣口粮是好事儿。 刘协关切地道,“够么?若是不够,朕再给你些。” 张祯心说小皇帝还挺大方,“够了!” 正事说完,张祯就想告退,刘协让她稍等,亲自去内室捧出一个海棠雕漆黄梨木盒,“姐姐,给你。” 皇帝所赐,张祯不能不收。 她也早就想到过小皇帝可能会有赏赐。 接过盒子,做出诚惶诚恐的模样,“谢陛下赏。陛下,贫道非宗室女,当不得陛下这声姐姐。” 刘协诚挚地道,“在朕心里,你就是姐姐!” 他有过一个姐姐,封号万年,死于董卓乱政之时。 怎么死的,他不敢想,也不忍想。 张祯:“折煞贫道!” 心里嘀咕,又叫姐姐,怎么小皇帝像是要赖上她? ......或许是想找安全感吧。 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万一他这边稳住她和吕凤仙,那边找上其他大臣来个衣带诏,他们可就被动了。 张祯从来不敢小看刘协的智商。 能活到寿终正寝的亡国之君,有几个是傻的? ——虽然她真心匡扶汉室,吕凤仙也在她的洗脑之下想当忠臣,可人心隔肚皮,刘协未必信任他们。 何况,她的匡扶汉室,可能和这个时代人们的理解有一点点误差。 刘协若明白她的真实意图,不一定感激她。 不过,既然此时刘协想认她当姐姐,她也可以扮演好这个角色。 再与刘协说话时,就少了些恭敬,多了些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