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绝无可能自学成材,此时也没有医学院,多是家族传承,华佗就以张仲景是神医,倒推出张良也是神医。 也就能留下这张人体器官骨骼结构全图。 逻辑十分圆满。 华佗还在为自己得到留侯珍品而惭愧,他又不姓张,该得此图的是张仲景啊。 “神悦,不如将原图赠予仲景先生,老朽留个临摹图,已是心满意足。” 张祯此时已经平静下来,笑道,“我赠予先生的,先生尽管收着,为仲景先生临摹一份便是。 华佗慎重道,“老朽当仔细临摹,不错一处。” 送临摹图时,他会附上一些自己的见解,以表谢意。 ——虽然这图是神悦送他的,但仲景先生才是张家的医学传人,自己占了大便宜。 第84章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很怕张祯被冻死 张祯实在好奇,忍不住问道,“元化先生,你见过仲景先生?” 这是后世一大谜题。 华佗遗憾道,“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张祯也深表遗憾,“虽然同是留侯后人,但树大分枝,各家渐渐疏远。我也只是听过仲景先生的名声,却连他在哪儿都不知道,否则还能为先生引见。” 华佗捋须笑道,“前几年听闻他举孝廉,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诊治。” 这也是他最为佩服张仲景的地方。 医者贱业,能为官的人,绝不会委屈自己行医,但张仲景不同,明明是士族高官,却能放下身段为百姓看病。 真是叫人不能不钦佩。 张祯:“是么?仲景先生这般大义,不愧是留侯之后!” 她是真不知道张仲景还有这种义举。 华佗捋胡须的手一顿,感觉这话有点奇怪。 她自己不也是留侯之后么? 这么夸赞,倒像是外人。 张祯也察觉到自己的话有些违和,飞快岔开话题,“先生一看这图便说是留侯珍品,万一是我胡乱画的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华佗能看出这图的价值,就说明他对人体结构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是怎么认识的? 这时代可没有解剖课。 华佗笃定道,“不可能。” 想要画出这张图,就得对人体内部极为熟悉。 可隔着一层皮,别说熟悉,勉强知道五脏在哪儿都难。 他曾冒天下之大不韪,买通看守义庄的人,剖开过几个不知来历的男女乞丐遗体。 这是他永远不会跟人说的秘密。 但是,就算他曾剖开过,也只是大略知之。 而这张图如此详细,怕不是剖开过几百个。 ——他怎么可能相信神悦会做那种事呢? 她的手,怕是从未碰过血污。 所以这图只能是张家祖上传下来的,也只有学究天人的留侯张良,能知晓人体细微奥妙。 张祯也不跟华佗争执,商议好由他临摹人体图,完成后请大将军派人送去给张仲景。 这也不算麻烦吕布。 东汉末年,军中并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但在张祯的建议下,吕布成立了一个,命名风信司。 风信司成员多是斥候出身,撒往各地探查军务民情。 路过长沙时顺便带过去就行,并不需要多耗人力物力。 只是,怎么跟张仲景解释自家也是留侯之后呢? 张祯也不知道。 ——到时候再想吧。 次日青囊堂开张,氾先、陈宫、贾诩,以及张家众人都来道贺。 吕布没来。 他来就有点过了,也会为青囊堂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华佗年近半百,终于有了自己的医馆,心中百感交集。 用了多年的虎撑,也就是俗称的药铃,他也没有丢弃,每月下旬依然摇着虎撑去乡间做铃医。 张祯还担心他人手不够,打算帮他招聘几个。 谁知不到两个月,他的弟子樊阿、吴普、李当之等人,与华夫人等一起进京了。 原来他们关心师傅,知道师傅被大将军所召,都很担忧,不时去华家打探消息。 得知师傅要在京城立足,便一起来襄助。 张祯看着这一干名医,感觉自己的生命安全又多一层保障,想不笑都难。 她在医馆的时间多了些,去大将军府便少了。 吕布忍了三日,再忍不得,亲自去青囊堂提她。 此时已是十一月,空中飘着鹅毛大雪,金华皂盖车里却温暖如春。 四周挂着厚厚的锦绣幔帐,脚下铺着西域来的毛毯,角落里还有两盆无烟的银丝碳,一进车里,张祯的狐裘就穿不住了。 这狐裘还是吕布送给她的。 不只这一件,还有好几箱,貂裘、狐裘、鹤氅、羊毛毡靴等等,款式多样,应有尽有。 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很怕张祯被冻死。 张祯也确实没经历过这样的严寒,初步估计,至少得有零下二十多度。 刚入冬她就病了一场,喝了几副汤药才好。 华佗说她没别的病,就是受了寒。 吕布听了,就养成了给她送御寒衣物、送银丝碳、送补品的习惯。 他这么大方,张祯也很感激,愿意多花点心思哄他。 叠好狐裘放到一旁,顺手拿起裹着暖套的纹银壶,给吕布倒了一盏茶饮。 倒出来才发现,不是茶水,是温热的琥珀色蜜浆。 递过去诚恳地道,“贫道轻重不分,主次不明,还望大将军恕罪!” 吕布不接,冷眼睨她,“知道错了?” 不是说要做他同袍么? 跑得人影都不见! 骗子! 只顾着华神医,将他吕奉先置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