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7章(1 / 1)

这天正在家补眠,吕布派人来请,说有要事。 遂换好道袍,带上两名武婢去大将军府。 之前出出进进都是一大群人,阵仗很大,引人注意,她便让周羽、花妮给大家排班。 若无特殊状况,一次只需两人轮值,其余时间自行安排。 周羽、花妮都道她体贴,闲时也并不歇着,而是借大将军府校场勤学苦练。 到了中堂,张祯就见吕布和陈宫、贾诩、高顺、张辽等人都是一脸凝重。 不由问道,“发生了何事?” 吕布亲自打开桌案上摆着的三个木匣,“这是陶谦派人送来的。” 张祯近前一看,“......稻谷!” 她没看错,这是稻谷! 每个匣子里有两株,一共六株,根部都裹着土壤,是活的。 虽然还没开花挂穗,可那叶那茎,分明就是稻谷秧苗! 又与她往日所见的稻谷有少许差异,所以这是,野生种? 陶谦响应了朝廷的诏令? 这一喜非同小可,张祯小心翼翼地扶着木匣笑道,“陶谦可真是个好人!大好人!朝廷一定要嘉奖!” 杂交稻谷有望了! 今年就能开始实验! 吕布微笑,“是该嘉奖!” 高顺:“与这稻谷苗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信。” 说着递给张祯。 张祯看完,也就明白了他们为何这模样。 陶谦请求朝廷阻止曹操攻伐徐州。 这两人之间的仇怨,看过三国的都知道。 曹操之父曹嵩,带着小儿子曹德以及大批钱财,去兖州投奔曹操,泰山郡太守应劭前来迎接。 然后,曹嵩和曹德被杀死于兖州、徐州的交界处。 究竟怎么死的? 谁也说不清,是史上一个谜团。 有史书说陶谦派人截杀。 有史书说陶谦无意杀人,但他的士兵贪图曹嵩的钱财,杀人跑路。 还有史书说陶谦想与曹操交好,派部将张闿护送曹嵩,结果张闿见财起意,杀了曹嵩父子。 但不管怎样,曹操都把这笔账算在陶谦头上。 历史上,他屠杀了大半个徐州为父报仇。 陶谦也因他忧惧而死。 让徐州给刘备,不仅是欣赏刘备的为人,更是知道儿孙挡不住曹操,不想让他们白白送命。 张祯倒觉得,陶谦杀曹嵩父子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没有任何政治、军事上的好处,反而会与曹操成仇。 只为了曹嵩的资财吗? 虽然曹嵩为官不清廉,挣了许多钱,但陶谦一方大吏,不至于眼红到杀人。 而且陶谦胆子并不大。 只要想想杀曹嵩父子的后果,就不敢做出这种事。 信中,陶谦并没明着说这是交换条件。 但稻谷苗既然与信一起送来,就有这个意思。 哪怕不是交换条件,也是份人情。 在这个时代,“人情”有时候比制度还管用。 于公于私,大将军府都不能置之不理。 “神悦意下如何?” 吕布的眼睛亮得像看见猎物的虎豹。 张祯知道他看的不是自己,而是陶谦和曹操。 心念电转,迅速拿定主意。 “诸侯互相攻伐,并非汉室之福。陶州牧既然有所请,朝廷怎能坐视?大将军,宜出兵!” 吕布大笑,“我早就说过,神悦知我心!” 陈宫、贾诩、高顺、张辽等人也面露微笑。 张祯没来前,他们已草草商议过,都认为这是介入徐州、兖州的大好时机。 但因张祯近几个月忙着经营朝堂,他们担心她只想安于一隅,不想动兵。 没想到她竟然也是同样的看法。 哎,说来还是他们狭隘了。 神悦的目光,盯的一直是天下! 神悦的胸怀,从来就不输男儿! 不对,不是不输男儿,是比男儿更宽广! 张祯见大家意见一致,也很高兴。 笑道,“咱们不但要出兵,还要打出朝廷的威风,大将军的威名!” 她在心里给吕布定的基本策略是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现在就是出的时候了。 这可不是朝廷强行干涉,而是徐州牧陶谦主动向朝廷求援,大将军吕布奉诏调停,完美。 吕布再次大笑,“说得好!” 接下来商议出兵事宜。 吕布欲从凉州调兵两万,京城调兵三万,合五万兵。 张祯:“够么?如果不够的话,可以再多调一些!” 凉州军有多少,她不太清楚,但京城驻军六万,留两万足矣。 诸侯们就算疯了,也不会来攻长安。 若是想来抢小皇帝嘛,城门一关,打上几个月都未必能破城。 而长安只要撑上一个月,吕布就能回军救援,到时正好包饺子。 吕布自信地道,“够了!有这五万精锐,莫说曹操,顺手灭了袁绍都使得!” 他这么说,不仅是因为还记恨着袁绍,还因为袁绍派部将朱灵,率三营军相助曹操攻徐州。 此去定会对上。 见他这般有把握,张祯便也没坚持。 第144章 山中无老虎,猴子就想称大王 之后说到派谁留守,高顺和张辽都不愿意,都想战场冲杀。 慷慨陈词完,期待地看着吕布。 吕布看一眼高顺,觉得应该带高顺。 再看一眼张辽,又觉得张辽也不错。 一时拿不定主意,提出一个极为公平的办法:抓阄。 结果张辽运气不好,抓到了写着“长安”的字条,气得蹲在角落画圈圈,差点猛男落泪。 高顺向来沉稳,这时也忍不住仰天大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