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9章(1 / 1)

他们家族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 如此甚好,杀人不见血。 张祯谦虚地道,“谈不上巧思,只是想让百姓知道真相而已。” 顺便让这些士族感受一下人民的力量。 免得他们还真以为百姓如泥,可以任意揉捏践踏。 士族会为了土地费尽心机,百姓也会为了自己的生存拼尽全力。 匹夫之怒,也能血溅五步! 朱儁捋须而笑,“真相,确实该让百姓知道。” 还该让他们知道,为了培育、推广徐州三号,神悦和课农司付出了多少。 又夸了她几句,匆匆回去安排。 他没走一会儿,王允来了。 身边跟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仪态风雅,眉眼温和。 张祯看了两眼,不认识,大约是王家旁支子弟。 嫡支主脉的她都见过。 请两人坐下喝茶,寒暄几句,笑道,“多谢司徒大人!” 王允知道她指的是敲打关中士族一事,故作不悦地道,“既知老夫是司徒,还有何好谢?你能为朝廷尽力,老夫不能?” 张祯头大,“王叔莫要误会,我万无此意!” 真是小心眼,不过是句客套话,他还较真了。 王允见她着急,自己笑了会儿,叹道,“老夫却是枉做坏人。” 张祯:“......何意?” 王允:“各家主都说,那几个外地来的疯了,他们没疯,绝不会与你、与朝廷作对。” 这个坏人,他白做了。 心里感慨万分,当年那个装神弄鬼的小道姑,有朝一日竟得到了关中大族的信任。 那会儿谁能想到! 张祯笑道,“不一样的。” 王允:“什么不一样?” 张祯认真地道,“王叔开口说话,跟不开口说话,效果不一样。” 给她的感观也不一样。 愿意为朝廷、为百姓站出来敲打士族的王允,才是合格的司徒大人,也才能得到她的认可。 王允:“你就别安慰我了,我心里有数。” 眼下在关中大族心中,张神悦排第一,他不知排到了第几。 他说的话,根本没她说的管用。 但这也不是坏事儿。 自嘲地笑了一笑,关切地问道,“新稻种够么?” 他今日来大将军府,主要为的就是这个。 张祯笑道,“王叔放心,管够!” 去年,共有三个地方种了徐州三号,辽东原乌桓三郡、皇庄、关中某些世族的田庄。 侥天之幸,全都丰收了。 辽东黑土地里长出来的,颗粒还更为饱满,味道也更香。 缴纳田赋剩余的,她用两斛换一斛的标准,全部换了回来。 派去换粮种的使者回信说,那儿的百姓欣喜若狂,都快乐疯了。 各村庄载歌载舞,如同过年。 她可以体会那种喜悦的心情。 白白多得一倍粮食,换谁谁不高兴? 王允不解,“全部换回来,不给他们留粮种?” 张祯解释道,“各地粮种轮换着种,收成会更好。” 具体为什么,她也说不清。 上辈子家里偶尔会来些乡下的客人,听他们说的。 王允知她精通农事,并不追问,脸上若有所思,“关中各家的徐州三号,也不能自留自用?” 张祯点头,“没错!” 她从关中世族手里换出全部的徐州三号,用的就是这个理由。 他们明年所需粮种,需要跟她重新换辽东的。 ——不得不说,各家很识趣,她给出理由,他们就麻溜换了,没有半丝推诿,也没跟她分辩自家只需拿出一部分来换就够了,并不需要全部换出去。 如此,也省得她动用武力。 此时的徐州三号属于战略物资,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 辽东的也照此办理。 标准不变,还是两斛换一斛,由朝廷主持,谁也不亏。 三个地方的徐州三号加起来,足够各地种植,还绰绰有余。 王允面露欣慰,“这就好!” 之前,他担心新粮种不够,引起纷争。 也担心关中大族自留粮种,私下里高价换出,影响朝野稳定。 两斛换一斛,实在是低了些。 他们大可待价而沽。 现在知道全部换出来了,也就放了心。 哎,也是他白担心了,张神悦心思缜密,定是在年初就想好了对策。 喝口茶,对张祯笑道,“神悦,往常你不是求贤若渴?今日,我为你带来位俊才!” 张祯看向他身旁的少年郎,脸上的笑容恰到好处,“就是这位小郎君么?” 她确实需要更多的人才,不知此人擅长什么。 更不知他们的目标官职是哪一级,太高可不行。 王允:“正是!” 一个眼神过去,少年郎起身施礼,自我介绍,“末学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人氏,拜见长公主殿下!” “......司马懿?!” 张祯感觉自己快裂开了。 老王叔,你不能这样啊,我毫无心理准备,你就把司马懿带到我面前! 我五十米的大刀呢? 第353章 你小子老谋深算、老奸巨猾,别装这青涩稚嫩的样儿 张祯的印象中,司马懿一直是个猥琐阴险的老头。 因为对这个人物的厌恶,从来没想过他也不是一出生就那模样的,也曾有青葱少年时期。 而且少年时期长得还不错,皮肤白皙,头发乌黑,身量也高,像个风度翩翩的温润君子。 算起年纪,约比诸葛亮大两岁,比她小两岁。 他那些或狠毒、或无能、或奇葩的后代们也还没出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