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章(1 / 1)

然而这没用,在张祯心里,司马懿永远定格成蛰伏毒蛇的形象。 还是颤颤巍巍的老毒蛇。 诸葛亮凭一己之力拉高了“诸葛”这个姓氏的上限,司马懿凭一人,不,一家之力降低了“司马”这个姓氏的下限。 历史上的乱臣贼子很多,改朝换代、谋权篡位也是常事,唯独司马氏最令人鄙夷。 司马懿说,我指着洛水起誓。 洛水吓得大叫,你不要过来啊,你过来我就没法做水啦! 但没办法,司马懿还是过去了。 从此,洛水风评被害,无颜见天下山河,比被宋真宗封禅的泰山还羞耻。 光武帝秀儿以洛水为誓,为自己赢得了人心,也赋予了洛水特别的政治意义。 曹植的《洛神赋》,对洛神极尽赞美,也顺带让洛水风华绝代。 司马懿的洛水盟誓,使得华夏出现系统性的道德坍塌,也让洛水灰头土脸。 哎,真是好惨一条河。 光武帝和洛神赋的加持,都未能洗清它的阴霾。 尤其光武帝,肯定很恶心,司马懿会想起在洛水边起誓,分明就是学他,偏又不学全。 不过,司马懿害的又何止一条河呢,还多得很。 时间跨度也很长。 在此之前,皇帝默认青壮年权臣才是危险的,土埋半截的老臣不会造反,很安全。 在此之后,老臣也不安全了。 越老越不安全,除非真入土。 某位老臣若被人说像司马懿,那他脖子上就仿佛架上了把刀。 上了年纪的老臣们,闻“司马懿”三字而变色,只要沾边都没好下场。 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名将檀道济,因有人说他“安知非司马仲达也”,宋文帝就冤杀了他,连同他的八个儿子。 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代明君了吧?一句“七十多岁的司马懿还能为曹魏立功”,吓得病床上的李靖随军出征。 还有唐高宗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有人弹劾他像司马懿,没过多久,就被逼得自缢,家属流放岭南。 最惨的是明朝的李善长,本身自己也不算很清白,又长寿,年老病弱的朱元璋一想,我未必活得过他,为避免他效仿司马懿,还是杀之为妙,遂全家处死。 司马懿简直成了后世大臣们的核武器,看谁不顺眼,年纪又大,就说他像司马懿,屡见奇效。 “......神悦以为如何?” 王允问道。 张祯:“......王叔以为呢?” 糟糕,刚才光顾着回想司马懿的平生了,一直在走神。 老王叔说什么来着? 哦,好像是夸了司马懿一大通。 司马懿还脸红了。 呵呵,无法直视。 你小子老谋深算、老奸巨猾,别装这青涩稚嫩的样儿。 或许是因为先入为主,她现在越看司马懿,越觉得此人鹰视狼顾,绝非善类。 王允心想神悦对自己很敬重,事事征求自己的意见,笑道,“老夫觉得妥当。” 不是,老王叔你方才到底说了啥?怎么就妥当了? 张祯不好直接询问,正想套话,就见司马懿又施礼,恭恭敬敬地道,“懿对长公主殿下、大将军敬仰已久,能到大将军府听用,是懿的荣幸!定当勤勉奋发,不负司徒大人举荐之情,不负殿下知遇之恩!” 他少年老成,情绪向来不外露,这时也忍不住露出喜色。 父亲谨慎,认为还要再等一等,但他觉得朝野渐安,再不入朝就晚了。 大势如洪流,落后一步就只能挂在末尾。 赶上了,才能顺势站上浪头,看到更美的风景。 王允捋须微笑,“仲达博学聪敏,善谋奇策,往后定有一番作为,老夫拭目以待。” 为朝廷进献了一位人才,感觉很好呢。 司马氏乃河内名门,家族人才辈出,极为兴旺。 其父司马防曾任过洛阳令、京兆尹,董卓专权后赋闲在家,专心教养儿孙。 他屡次致信请其入朝,司马防都不肯。 前几日,司马懿忽然持着父亲手书,来到王家。 司马防在信上说,次子仲达于诸子中最为优异,有忧天下心,欲入朝效力,请他关照。 他考校司马懿学问谋略,皆对答如流。 且人情通达,秉心平直,他极为欣赏。 问其志向,言道仰慕靖国长公主与大将军,想追随他们振兴汉室。 他自然成全。 以前他不信张神悦和吕奉先一心为汉室,如今早信了。 有志向的年轻人,就该跟着他们。 张祯:“......勉之,勉之!” 心说你倒也不必太过努力。 你一努力,老曹就该睡不着了。 又笑问司马懿,“你家京中可有宅院?若是没有,我来安排。” 司马懿感激地道,“前些年就置办了,不劳殿下费心!” 张祯和蔼地道,“若有不便之处,尽管来寻我!” 哼,早早就在京城置办宅院,安插眼线,此子心机深沉,断不可留! 说好了明日司马懿来大将军府点卯,王允便带着他告辞。 等两人离开,张祯问一旁伺候的丫环兰月,“王司徒提议司马懿什么官职?” 兰月茫然,“嗯?不知。” 她就忙着端茶递水,顺便想想晚上吃什么,没在意他们说了啥。 张祯也没责备她,又问采月,“你听到了么?” 采月沉稳地道,“回殿下,王司徒说,司马懿虽有奇才,毕竟年幼,不宜一开始就予以高位,可先为户曹掾。” 户曹掾?职位不高,管的却是人丁户籍,很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