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老王叔对司马懿寄予厚望。 这就很难评,活脱脱的痴心错付。 如果篡汉的是司马懿,小皇帝绝对活不了,刘家也得灭族。 但如果她没记错的话,历史上司马懿出仕很晚。 建安六年还在家赋闲,曹操听闻他的名声,欲征辟他到府中任职,他说自己得了风痹,装病不去。 建安十三年,曹操又征他为文学掾,还说如果敢再称病,就要将他下狱,他这才大受惊吓,扔掉拐杖赶紧上任。 那时他都二十九岁了,现在才十六,怎么就出来了呢? 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 朝廷日新月异,此时不出,就会错过家族发展的大好时机。 第354章 文和妙计安天下,寥寥数语断司马 用过丰盛的晚膳,又在游廊里转了几圈,张祯还是忍不下心中沸腾的杀意。 遂令人请贾诩。 此事找高顺不合适,得找他。 他本来随吕布西征,但刚出关中就染了风寒,吕布怕他病死,命他回长安养病,顺便督一下粮草后勤。 说来也怪,一回长安他就病愈了,又要去追大军,被张祯拦下。 军中谋士够多了,毒士也有程昱,不缺他一个。 还是好好在长安呆着吧。 不多时贾诩来到,张祯开门见山,“我想杀个人。” 贾诩:“杀呗。” 又关切地道,“你想怎么杀?” 想当众斩杀,有律法,还能制造意外。 想私下刺杀,他也能派出刺客。 如果想灭族,那就得想个万全之策,不能落人口实。 张祯:“......文和叔,你都不问问我是谁,也不问我为何杀他?” 贾诩云淡风轻地道,“你肯定有自己的理由。” 神悦仁善,那人竟逼得她动了杀机,真正该死。 张祯:“......我的理由并不充分。” 司马懿背弃洛水之誓,司马昭当街弑君,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事儿,也是对政治信用的极大破坏。 阴谋家、野心家们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X,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学会了! 从那以后,本就复杂的君臣、臣臣关系,变得更为诡谲残酷。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变得更少了。 华夏固有的忠诚信义礼制,都遭到了这家人的摧毁,慢慢的只剩下血脉维系的孝。 后世皇朝都爱说以孝治天下,为啥只说孝? 因为除了孝之外,别的都拿不出手。 这未必全是司马氏的锅,但是他家开的头。 因此有人说,“自司马氏篡魏以来,人不守信、神不守灵。” 何况他家那些无能子孙还导致了五胡乱华。 每每想起史书上那些血迹斑斑的记载,她就恨不得抽出五十米大刀! ——你家篡魏就篡魏,能不能好好当皇帝? 可这一切还未发生。 如果以历史定罪过,那么眼前的贾诩也当诛。 说来说去,还是她过于痛恨司马氏,有了私心。 没看过三国的贾诩,当然不知内情,不以为然地道,“说来听听,我帮你补充。” 理由不充分有什么要紧,人长一张嘴,罗织个罪名还不简单。 张祯:“......文和叔,感觉咱俩像坏人。” 贾诩不同意,“不,你想杀的才是坏人。” 神悦绝对是好人。 他可能没那么好,但也不坏。 谁说他是坏人他跟谁翻脸。 张祯看他片刻,判断出他说的是真心话,忽然有点想笑。 她也真的笑了。 文和叔现在全心全意站她这边呢,连她想杀人都不问缘由。 心里的杀意,不知不觉中减轻。 恐惧也减轻。 是的,恐惧。 她为何想杀司马懿?一是因为厌恶,二是因为恐惧。 恐惧天命在司马,恐惧自己敌不过冥冥中的命运。 但贾诩的信任和支持,点醒了她一件事情,今世不同往世,汉室命运已改。 如今不是东汉末年,而是盛安二年。 她今日固然能杀司马懿,也能灭司马氏全族,可如果她掌不住大势,乱世又临,那么没了司马氏,也还有公羊氏、令狐氏等等。 反之,她掌住了大势,盛世长久,司马氏又能如何? 曹操、曹丕、曹叡在的时候,司马懿不是一直臣服?直到熬死了那三位,才敢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跟胡人有点像,都是趁你病要你命。 你身强体壮没病没灾,那你就是大佬。 贾诩:“......神悦,笑什么呢?” 自己一个人看着屋顶笑不停,吓人。 张祯揉揉脸,“文和叔,我不想杀他了。” 贾诩的声音仿佛带了丝失望,“不再考虑考虑?” 难得神悦想主动杀人,他都已经想了几十条毒计,不,妙计! 怎么又不杀了呢? 张祯又笑,“考虑好了,杀他没用。” 方才那一瞬间,她还想起早前看过的一个野史。 说是王莽疑似穿越者,掌权后追杀叫刘秀的人,杀了好几个,但最后还是刘秀中兴了汉室。 野史虽野,细看还有些道理。 “但也不能放任,我想打压他,让他不能接近中枢,不能出头。还要不露痕迹,不让世人知道我刻意断他前程,以免别的贤才物伤其类。文和叔,帮我想个法子。” 司马懿的几个大招,都是近身才能施放。 离远了杀伤力不大。 贾诩:“太麻烦,不如还是杀了。” 想好的妙计,浪费了太可惜。 张祯:“......遥远的大海中,有一种鱼,名叫沙丁鱼,极其脆弱,常在运输途中死亡,后来渔民发现,在沙丁鱼群中放入鲶鱼,能让沙丁鱼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