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下注马腾的人很多,因为他有个好儿子马超。 但下注韩遂的也有,不是看好他,主要是赌徒心理,想以小搏大。 张祯就是其中之一。 下注马腾,赢了也赚不了多少,不如不赌。 下注韩遂才能大赚呢。 又再三叮嘱吕布,不许让马超知道她赌韩遂赢。 那小子闹将起来,她也吃不消。 过完年没几天,吕布、曹操、关羽就一起走了,顺便押运着大批粮草。 张祯送出城外,对关羽道,“关二叔,保重!” 关羽微笑道,“神悦也保重。” 这段时日在京中,他听闻了神悦这一年的丰功伟绩。 虽然她未曾披坚执锐,也身在战场,与他们一样奋战。 而且他也知道,他们在外胜战越多,神悦就越有底气,反之亦然,神悦在朝中顺遂,他们也顺遂。 两者相辅相成。 张祯又对曹操郑重地道,“曹叔放心,你的诗文,我会尽快印刷!” 这一回,她跟曹操改了合作模式。 之前,是三千本起印,曹操付费一本一两银,他留下一些后,剩余的运到万书坊售卖,五五分成,每月结账。 这一回则是印制一万本,曹操无需付费,也不留书,全部交给万书坊出售,一九分成。 他一,张祯九。 如果他想要诗集,也得付钱自己买。 往后张祯若想要再印制,也无须取得他的同意,想印就印。 双方对这笔交易都很满意。 曹操压根看不上卖书的钱,他看重的是自己才名传扬天下。 在他想来,这是大侄女儿花钱为他扬名。 心里十分过意不去,给曹丕留了一箱子金银珠玉,让他等自己走了再转交给张祯。 此时笑道,“神悦如此稳妥,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张祯诚恳地道,“期待曹叔更多佳作!” 曹老板的书,在万书坊一直很畅销,为她挣了许多钱。 两人相视而笑,惺惺相惜。 吕布看得腻歪,上前站到两人中间,对张祯道,“神悦,等我回来!” 张祯一时有些恍惚,“等我回来”这句话,她似乎听过许多回了。 轻声道,“好!” 众目睽睽之下,吕布也不便有过分的举动,只握住她的手,留恋地捏了捏,随即放开。 转身上马,拍了拍赤兔的脖颈,喝道,“走!” 众将相随,呼啸远去。 张祯站在原地遥遥挥手。 天高云淡,又是一年好时光。 第425章 多出来的这些疆域,得派人去管理 前去岭南的司马懿、王定一行,也不时有书信传回。 司马懿的书信,简明扼要,言简意赅,重点明确,在张祯看来可以成为公文范本。 王定是另一种风格。 这小子竟然颇有文才,但不是曹操那种苍茫大气的感觉,而是活泼灵动,风趣自然。 他笔下的岭南,生动极了。 而他写来的书信,活脱脱是本岭南游记。 张祯便写信问他,是否同意稍作修改,以游记形式印刷售卖?分成与曹操的一样,你一我九。 王定还能不同意?乐得要发癫! 派了善骑射的随从,携带着他新写好的文稿,以急行军的速度,从岭南跑回长安,再直奔大将军府,告诉张祯一句话,全凭宸王千岁做主! 同行的其他人又羡慕又嫉妒,绞尽脑汁发掘自己的才华,但一时之间,纵有才华也显露不出来,只能看着王定得意。 王允得知此事,也是老怀大慰,觉得幼子也并非一无是处。 更大的感触则是张神悦会调教人,在她手里,就没有废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烂泥也能扶上墙。 岭南游记印刷出来,引得读者对那片遥远的土地颇为好奇。 而司马懿、王定等人,也并非一帆风顺。 遇到过多次危险,有的来自毒虫瘴气,有的来自百越之民,如果不是护卫给力,可能早领盒饭了。 张祯也不是派他们去送死,传令还在江东的张燕、郭太,率兵为这支小分队提供武力保护。 随着汉室越来越稳固,这两大师侄估计也放下了让她篡位的念头。 平日里来信,再也没提过“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安安分分地留在江东,当着孙策的部属。 如今孙策远征,他们便辅佐孙权。 小分队能在张燕、郭太的保护下走多远,做到些什么事,张祯心里也没谱。 何况她忙得很,没有多少心思分给他们。 这一年的春耕如期而至,各地农夫挥汗如雨,在课农司的督促、指导下播种粮食,也播种希望。 棉花种子也种下了,就种在皇庄,由氾先等人看顾。 等春耕完成,张祯又跟蔡邕商议,太学每年六月招生。 蔡邕有些吃惊,“每年都招,这么多人,朝廷用得完么?” 张祯一笑,“用得完,还嫌少呢。” 眼下朝中这些官员,大多上了年纪,这时代的人平均寿命又不高,不知什么时候就卧床不起。 因而得储备人才。 此前那一批太学生,已经补充了一些到朝中,约剩三分之二,远远不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外叔祖,咱们两路大军,都一路平趟,捷报频传。” 蔡邕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是在说太学么,怎么扯到大军? 张祯笑道,“外叔祖,汉室疆域,越来越大啦!需要的官员,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多出来的这些疆域,得派人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