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0章(1 / 1)

跟历史上的周郎有得一拼。 不过平心而论,这个严重的问题,她也不是没有预料到,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在她的预计中,这问题至少要在三、四年后才露出苗头。 而那个时候,朝廷会更加强盛,将领们的向心力、忠诚度也会随之增加。 现在还不够,远远不够。 怎么说呢,不能怪她虑事不周,只能怪老铁们太能打了! 覆灭高句丽,打到朝鲜半岛她勉强能接受,但打到俄罗斯是怎么回事? 虽然方向是她指的,可她也只是指一下,外加脑海里暗自歪歪而已,谁知他们较了真。 还这么快速。 知道大军到达南俄罗斯的那一刻,她整个人是震惊且懵圈的。 这种心情,谁人能懂! 吕布愣了半晌,看一眼张祯,又看一眼贾诩,迟疑道,“神悦,文和先生,你们是否多虑了?” 军中将领他都熟,没有谁敢在他面前蹦跶。 老曹虽心眼多,也不像是敢反出汉室的样子。 贾诩委婉地道,“大将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神悦监国摄政,需比常人想得更远。事到临头,可就来不及了。” 好比下棋,普通人走一步看三步。 神悦得看出十多步,方能占住先手,掌控全局。 又转头看张祯,“神悦可有良策?” 这件事情,其实他也苦恼许久。 远征的大军胜战越多,他越是难以安心。 平时不说,是不想煞风景。 通常的做法,是往诸军中派监军或军司,以督查将帅。 但实际上并无太大的用处。 监军要么被将帅所忌惮,有名无实,要么与将帅沆瀣一气,糊弄朝廷。 张祯点头,“有!” 这就是身为穿越者的优势,可以借鉴的优良先例实在太多。 “派使者到各路大军,参赞军务,协理琐事,可称为参务员。” 贾诩有些失望,“这参务员,职同监军?” 他还以为,神悦会有更好的法子。 张祯纠正道,“非也,不是监军,是参务员。” 贾诩凝目,“两者有何不同?” 张祯:“监军对上,与将帅有利益冲突。参务员对下,与将帅的利益冲突极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别说吕布,就连贾诩,都是越听越糊涂。 什么叫对下? 朝廷派去的人,与将帅的冲突又怎么可能会小? 张祯继续道,“参务员品秩,与中郎将齐平。其选拔派遣,须严格谨慎。” 中郎将听着寻常,到了三国时期更是泛滥,比侍中之职还易得。 但在一开始,因将军不常设,中郎将通常是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 现在这个时间段上,含金量没有之前高,也没有之后低,刚刚好。 与中郎将同等的参务员,定然会让军中勇士、低级武将趋之若鹜。 又跟吕布和贾诩详说细项。 其一,从原朝廷大军将士中挑选,后面投诚来的那些,都没有参选资格。 其二,本人应识文断字,立身持正,能言善辩。 其三,送入太学,学习两年之后,考核合格方能外派。 中途也有考核,不合格者留级或退回原处。 第483章 铸军魂 张祯说完,吕布激动地道,“太学要设兵家?” 有了儒家、墨家、法家、农家,再有兵家就更齐全了。 张祯:“不能叫兵家,叫,叫军学院!” 兵家和监军一样,听起来有攻击性。 不如参务员、军学院温和。 她就不信了,经过两年的洗脑,不,教导,培养不出一批忠于汉室的参务员。 再将他们像种子一样撒到各军,必能长出向着朝廷的枝桠。 贾诩不解,“那,学什么呢?” 如果学的是儒家、法家,那又何必再从军中挑选?直接选如今的太学生就成。 张祯微笑道,“教材我来编写。文和叔,到时由你主讲,再请陛下、大将军、蔡太傅、景升公、正平先生、袁氏兄弟等人辅助,如何?” 文和叔的洗脑能力,经过了历史的验证,她放心。 蔡邕文坛领袖,声望极高,得他授课是一种荣幸。 小皇帝、吕凤仙、刘表、祢衡、两袁也各有奇用。 别的博士,偶尔也能去讲两堂课。 贾诩笑着施礼,“诺!” 讲课不难,他会,也愿意主理此事。 神悦将编写出什么样的教材,他很期待。 参务员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他也很期待。 但他还有疑问,“神悦,军学院属军务,大可独自成院,为何非要归于太学?” 张祯答得比较抽象,“因为能给参务员自豪感。” 太学是汉室最高学府,挂上太学之名,就如同镀了层金,走出去比旁人大方自信。 参务员必须自信,不自信没法开展工作。 贾诩若有所思。 神悦的许多见解,初听新奇不适,细想却有理。 吕布不明白的是,“怎么还有姓袁那两个?” 让刘表授课也就罢了,毕竟是皇伯,也有才名。 袁氏兄弟有什么? 白莲、绿茶之名? 张祯意味深长地笑道,“最了解鱼的,永远是鱼。最了解蛇的,也永远是蛇。” 同理,最了解军阀的,永远是军阀。 而且她敢肯定,袁绍、袁术这两个前军阀,会很乐意帮助朝廷找出军阀的弱点,杜绝新军阀的出现。 这两兄弟淋过雨,就爱撕别人的伞。 刘表也差不多。 吕布并不是真蠢,很快想通其中关窍,叹道,“神悦真是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