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五税一,是按照农民在当地交完之后开始算, 还是说,以运解到长安开始算, 注意, 二者可是天差地别! 若是从当地交完就开始算,那农民只要交完百分之十五的粮食,其余事就和他没关系了,至于这些粮食,运到长安后能剩多少,那就是官员的事, 可若是从运到长安开始算,就是说,粮食运解到长安时,入国库的必须是百分之十五的足额,那地方老百姓只交百分之十五的税,是完全不够的, 路上的损耗也要补出来! 并且,距离长安越远的郡县,损耗会越多! 那么,到底是哪种税法?是从当地算,还是到长安再算? 实际上是两种都有,取决于朝廷缺不缺钱, 制定法度的都是聪明人,怎么可能不知道存在这种疏漏,人家是故意留着的,就是为了不把话说死,以留出操作空间, 此为制度最让人爱的处,同样,也是最让人恨处, 五口之家,种百亩土地收成大约在一百五十亩,十五税一的情况下,将各种税收加在一起,一年要上交百分之三十七左右的税收, 像是到汉武末期,加税加赋,普通百姓给朝廷的钱要达到七成,还要出人打仗劳役,天下十户九空,各地起义不断,汉室彻底到了崩溃边缘。 “河东郡近长安,北海郡又远长安,运到长安 的税收岂能一概而论?” 刘据皱眉看向户簿,喃喃自语道。 “虽有均输官,但也于事无补,只能迁都。” 均输官是将朝廷暂时不需要的物资,拿去各地再转卖, 至于说让各地自收自用,以此来抹平损耗,地方分配完后,再将多余的税收运到长安....此法,刘据想都没想过, 将各地税收集中到长安,再重新分配,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这是一次权力集中的过程,在整个权力运转中,一定要有中央的参与, 不然的话,地方都把事情办完了,完全没朝廷的事,还要刘据做什么? 地方直接发展成诸侯国、藩镇就好了。 因此,在种种方法比对下来,还是迁都最好。 洛阳四通八达,转运粮食可以走水路,损耗小,速度快,而且,最重要的是,就像父皇说得,长安自保有余,却难以控制天下。 “可是..... ...要怎么把迁都之事做下去呢?” 不知不觉,天已泛白, 但刘据依然是紧锁眉头,久久不展。 “你醒了?” 刘据睡意朦胧的睁开眼,才发现自己竟睡着了,也幸好今天是休沐,不然就错过了早朝, 看来...还是没自己想的那么能熬夜.... “爹?” 刘彻席上靠坐着,单手撑着头,另一只手放下户簿, “我叫旁人别叫醒你,让你好好睡一觉。” 刘据点点头,摘掉背上的大氅, “我给你盖的哦~” “爹...吃了吗?” “当然吃了,我每天按时吃,若吃了上顿没下顿 ,或是今天这时辰吃,明天那时辰吃,久而久之,就伤胃了。 长生之法是不行了,那我怎么说,也要活到八十吧!” 刘据:“.....” 好家伙,差点忘了,便宜老爹主打养生。 “这一阵,我认真想了想,”刘据龙眸精光四射,声音中满是兴奋,“要迁!一定要想法子迁!长安这地方太没劲,我早待够了。 洛阳可好玩多了!没事就能顺河而下,玩一大圈!” 可以说现在的长安城,七成都是出自刘彻的手,几十年来,一点一点搭出来的,没想到人家最后来一句“这地方他待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