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屋小说网>都市言情>重生之我是高加林> 第54章 歌唱学习不是那么简单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歌唱学习不是那么简单的(1 / 2)

虽然刘巧珍的第一节音乐课十分紧张,但姚雪梅老师对她还是很满意的。她说愿意下周末再来,那言下之意就是收了刘巧珍这个弟子。

当然,如果刘巧珍自己懈怠疏忽,姚雪梅老师也会立即中断这样的师徒关系。这个年代,像姚老师这样的特级教师,在YA这个城市,那是独一份的存在。不管是学校、市里乃至省里的各种文艺汇演,都不能离开姚老师的指点。

名和利都不缺,她又怎么会委屈自己?尤其是她还是那种文艺女性的秉性。

就这样,刘巧珍开始了自己的歌唱学习之路。姚老师做事认真,既然收她为徒,那就不只是糊弄两下完事,而是直接给刘巧珍给予专业的歌唱学习指导。

专业的歌唱学习远不是刘巧珍甚至高加林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一个系统且全面的过程,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以及十几个细分内容。

首先是声乐基础理论知识。

这里面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像五线谱与简谱:学习音符、休止符、拍号等基本符号,这是准确识谱和演唱歌曲的基础。通过五线谱可以明确音的高低、时值长短,像在演唱一首古典艺术歌曲时,准确的识谱能力能帮助歌者把握旋律走向。

还有音乐术语:包括速度术语(如快板“Allegro”、慢板“Largo”)、力度术语(强“forte”、弱“piano”)等。这些术语对于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绎风格至关重要。比如在演唱一首激昂的进行曲时,看到“Allegro”和“forte”等术语,歌者就会知道要用较快的速度和较强的力度来演唱。

还包括声乐理论。声乐发声原理: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包括呼吸、声带振动、共鸣等环节。例如,声带的闭合与振动是发声的关键,通过学习其原理,歌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声音的音高和音色。

共鸣原理:学习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运用。胸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更加浑厚,口腔共鸣有助于声音的清晰度,头腔共鸣则能让声音具有穿透力。以美声唱法为例,歌者通过合理运用这三种共鸣,可以产生宏大、华丽的音色。

音域与音色:了解自己的音域范围,即声音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跨度。同时,学习如何塑造和控制音色,不同的音色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其次是发声技巧训练。

这里面首要是呼吸技巧。

如何深呼吸:学会用腹部和胸部协同呼吸,而不是仅仅用胸部呼吸。深呼吸可以增加气息的容量,为发声提供充足的动力。例如,在演唱一首较长的抒情歌曲时,良好的深呼吸技巧可以让歌者在高音区和长音部分保持声音的稳定。

如何呼吸控制:包括吸气的深度、呼气的速度和均匀性等。通过练习,如气息保持练习(吸气后保持一定时间再缓慢呼气),可以提高呼吸的稳定性。这在演唱高难度的歌曲,如歌剧咏叹调时,能够帮助歌者准确地控制声音的强弱和时值。

发声方法也很重要。

声带闭合与振动:通过练习,如哼鸣练习,让声带能够正确地闭合并产生清晰的声音。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挤压声带,防止声音嘶哑。

音准训练:通过听音练习和发声练习相结合,提高对音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例如,可以使用钢琴或其他乐器辅助练习,先听准音高,再用声音去匹配。

音色塑造:通过改变口腔、喉咙等部位的形状和状态,来调整音色。比如,通过放松喉咙,可以使声音更加自然和松弛;通过调整口腔的开合程度,可以改变声音的明亮度。

共鸣训练也是基础。

共鸣位置的寻找:通过练习,如哼鸣练习,找到胸腔、口腔和头腔共鸣的最佳位置。例如,当歌者发出“mm”音时,可以感受到声音在口腔和鼻腔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掌握共鸣的运用。

共鸣的协调:学会在不同音区合理运用共鸣。在低音区,胸腔共鸣占主导;中音区,口腔共鸣较为重要;高音区,头腔共鸣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练习,使三种共鸣能够自然地过渡和协调。

懂了基础音乐知识,又学会了发声技巧,接下来才是歌曲演唱技巧。

这里面包括咬字吐字技巧。

普通话或外语发音:对于演唱中文歌曲,要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注意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准确性。对于外语歌曲,如意大利语歌剧、法语香颂等,要学习正确的外语发音规则。例如,在演唱意大利歌剧时,准确的意大利语发音可以让歌者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